









青岛栈桥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1891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山东巡抚张曜的陪同下来当时的胶澳视察,回京后果断向清廷提议应在青岛口一带设防。同年6月14日,内阁明发上谕:"拟在胶州、烟台各海口添筑炮台,著照所请。"同时要求登州镇总兵衙门由登州(今蓬莱)移居青岛口。青岛栈桥位于游人如织的青岛中山路南端,桥身从海岸探入如弯月般的青岛湾深处。随后登州镇总兵章高元在青岛口建总兵衙门,是为青岛建置的由来
1901年5月,将原桥北端改为石基,水泥铺面,铁护栏改为铁索护栏,在南端钢制桥架上铺设木板,并建轻便铁轨,将桥身延长到350米,仍为军1用码头。1901年10月7日,小港码头建成,运输物资均由小港码头承担,栈桥的运输功能也慢慢减弱。1904年大港第1一码头建成后,栈桥逐渐失去它作为码头的历史使命,开始向游人开放。1905年前后,商货运输移至青岛大港,栈桥遂成为船舶检疫、引水专用码头。40年来,柳江江面上的大桥层出不穷,而且一座比一座美观、大气,但是,在“老柳州”的心底,***美***亲的还是浮桥。
如果采用斜拉桥和悬索桥,***会大大提高,浮桥的优点是建设容易,***少。系里一位去过美国老师回来跟我们提过美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每个工程项目都需要得到***人的同意,***人不同意就不能建,所以那边路桥建设及养护大都以实用为原则。就是能用就行了,搞那么花里胡哨的干嘛。但是美国也不乏宏伟的交通工程啊,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金门大桥。宋代赣州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为了方便与外面的沟通,于是就在章、贡两河上先后建造铺就了东河、西河、南河三座浮桥以沟通城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