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径千分尺测量原理:
测微螺杆上螺纹的螺距为0.5mm,当微分筒转动一周时,测微螺杆就轴向移动0. 5mm,固定套筒上刻有间隙为0.5mm的刻度线,微分简圆周上均匀刻有50格。因此,当微分筒每转一格时,测微螺杆就移动0.5/50=0.01mm,即精度为
0.01mm。
外径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先读出固定套管上露出来的刻线的整数毫米及半毫米数。再看微分筒哪一刻线与同定套管的基准线对齐,读出不足半毫米的小数部分。***后将两次读数相加,即为工件的测量尺寸。如图所示是两个外径千分尺测量结果实例。
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根据被测工件的特点、尺寸大小和精度要求选用合适的类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一般测量范围为25mm,如要测量20±0.03的尺寸,可选用0~25mm的千分尺。测量前,先将千分尺的两测头擦拭干净再进行零位校对。测量时,被测工件与千分尺要对正,以保证测量位置准确。百分表的注意事项:1、使用前,要检查一下测量杆的灵活性,轻轻推动测量杆,测量杆没有出现卡壳的现象,指针还能回到之前的位置。使用千分尺时,先调节微分筒,使其开度稍大于所测尺寸,测量时可先转动微分筒,当测微螺杆即将接触工件表面时,再转动棘轮,测砧、测微螺杆端面与被测工件表面即将接触时,应旋转测力装置,听到“吱吱”声即停,不能冉旋转微分筒。
长度检测
在计量检定工作中经常遇到千分尺的修理,在修理前,应首先安排好修理的顺序,合理的修理顺序并运用一定的修理技巧有利于提高千分尺检修质量和工作效率,不合理的修理顺序,就会造成返工,甚至造成千分尺进一步损坏。千分尺的修理顺序是根据其结构特点、损坏情况、修理项目之间的关系及修理方法等情况来决定。通常是尽量让已修好的部分为下一步修理创造有利的条件。在不使用时,要摘下百分表,使表解除其所有负荷,让测量杆处于自由状态。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较好:外观修理、各部分相互作用的修理、测力修理、测微螺杆轴向窜动及径向摆动、测量面平面度和平行度修理和示值误差修理等6个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