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路道岔发展概况:解放前我国铁路使用的道岔主要依靠进口。解放初期我国有300种道岔。当机车车辆要从A股道转入B股道时,操纵转辙机械使尖轨移动位置,尖轨1密贴基本轨1,尖轨2脱离基本轨2,这样就开通了B股道,关闭了A股道,机车车辆进入连接部分沿着导曲线轨过渡到辙叉和护轨单元。这些道岔由100多种钢轨制造,仅单开道岔就有6、7、8、9、10、11、12、15、16、24号并10种型号,而且即使是同一轨型同一号码的道岔也可能分为多种型式。道岔岔心所形成的角,称为辙叉角,它有大有小。道岔号码(N)代表了道岔各个部分的主要尺寸,通常用辙叉角(α)的余切值来表示,即N=cotα=FE/AE。
道岔养护:道碴初期养护。根据道岔中心桩来拨正道岔,使其与线路方向一致。调整轨向时,用10m弦线局部找细。即使是单线铁路,铺设道岔,修筑一段大于列车长度的叉线,就可以对开列车。道岔起平、拨正后,采用小型液压道岔捣固机道岔。捣固按先直后曲的顺序进行。每组道岔至少捣固两遍,使道床密实。道岔轨距 需要考虑加宽的部位有:基本轨前接头处轨距、尖轨***轨距、尖轨跟端直股及侧股轨距、导曲线中部轨距、导曲线终点轨距。
铁路道岔铺设施工:道岔放散、锁定作业程序。拆除弹条、轨距块、销钉,将基本轨从滑床板卡槽中拨出。垫放滚筒。单元焊按完成后,采用道岔捣固机养护,以提高道岔的各项技术指标。观察道岔钢轨的位移情况。当轨温达到设计锁定轨温时,撤除滚筒,上紧扣件,打紧尖轨以及心轨部分销钉。记录锁定轨温,做好位移观测标记。道岔轨距 需要考虑加宽的部位有:基本轨前接头处轨距、尖轨***轨距、尖轨跟端直股及侧股轨距、导曲线中部轨距、导曲线终点轨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