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以型钢或钢管理与混凝土构件组成的梁、柱承重结构为钢混组合结构,近年来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组合结构兼有钢与混凝土两者的优点,整体强度大、刚性好、抗震性能良好,当采用外包混凝土构造时,更具有良好的耐火和耐腐蚀性能。组合结构构件一般可降低用钢量15~20%。组合楼盖及钢管混凝土构件,还具有少支模或不支模、施工方便快速的优点,推广潜力较大。适用于随较大荷载的多层或高层建筑的框架梁、柱及楼盖,工业建筑柱和楼盖等。
(2)高强度螺栓连接与焊接技术。高强螺栓是通过磨擦力来传递应力,由螺栓、螺母和垫圈三部分组成。高强螺栓连接施工简便、拆除灵活、承载力高、***性能和自锁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工程中已取代了铆接和部分焊接,成为钢结构制作及安装中的主要连接手段。在车间内制作的钢构件,厚板应采用自动多丝弧埋焊,箱形柱隔板应采用熔咀电渣焊等技术。现场安装施工中,应采用半自动焊技术和气体保护焊药芯焊丝及自保护药芯焊丝技术。
(3)钢结构防护技术。钢结构防护包括防火、防腐、防锈,一般是采用在防火涂料处理后无需再作防锈处理,但在有腐蚀气体的建筑中尚需作防腐处理。国内防火涂料种类较多,如TN系列、MC-10等,其中MC-10防火涂料有醇酸磁漆、氯化橡胶漆、氟橡胶涂料及氯磺化涂料等。在施工中应根据钢结构型式、耐火等级要求及环境要求选用合适的涂料及涂层厚度。
钢结构产业的推进,还能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如目前上海地区拥有钢贸企业上万家,“散、小、弱、乱”现象十分普遍,集中度低,无序竞争激烈,钢铁物流成本高,不少钢贸企业生存艰难,这与“十二五”期间上海钢铁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建立钢铁现货交易和钢铁物流配送等紧密结合的钢铁***,打造国际化的钢铁***”目标很不相称。
如果通过钢企的重新***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发展优、特、新的钢结构产品,就能淘汰那些铺天盖地的小型钢厂生产的三类、四类落后产品。
虽然钢结构有诸多好处,但目前该产业在国内的发展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比如在***近出台的绿色建筑政策中,获得支持的只有建筑墙体墙材的节能以及太阳能利用等,而对担负着大型建筑的钢结构的节能、节材***却没提及。
为此,杭萧钢构董事长单银木认为,钢结构并非传统概念里的“五大三粗”。虽然体量大、多用钢是钢结构的一大特征,但在科学用钢、合理用钢的引导下,钢结构正在变“轻”、变“精”。
与钢结构住宅配套的内墙板、外墙板、楼板的“三板体系”,既满足了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也使钢结构住宅变得更“轻”、更“立体”。
钢结构之所以能够消化钢铁产能过剩,并不仅仅是一方面的理由,而是钢铁行业发展到今天的必由之路。
这与钢结构住宅的兴起有关。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会副主任胡育科说:钢结构住宅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住宅”,是城市可循环利用的建筑结构。
它不仅可回收、重复利用,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还能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促进建筑部品更新换代和上档升级。 原是一家传统的建筑业企业通过钢结构加工、安装业的发展,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