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谈时间:一般以每次会谈20至30分钟,比较适中;过长的时间,往往难以承受。
会谈过程:一般以询问的身体健康状况或生活状况,如饮食睡眠等,作为会谈的初始话题,比较容易被接受,建立关系;然后,倾听共情的各种情绪情感,以及深层的愿望和需要,询问的要求、顾虑和担忧;在会谈结束时,要落脚到“当下的生活”,每天的生活安排,跟讨论每天可以做哪些具体有益的事情。
在接线过程中,结合求助者情绪状态、思维状态、行为状态、身体状态以及咨询师对整个环境和事件的理解,与求助者建立一个迅速而深入的联结,快速准确地抓住他们的情绪和需要。当求助者感受到咨询师能够体会并抓住他的需要和感受时,他会感觉到被支持,于是助人关系就在这个过程中形成。
要真实而地看到求助者这个人。不要生搬硬套统计数据和指标,统计上的指标不代表每一个求助者都存在这些问题,不要把这些信息简单的当成求助者的问题,每个求助者的感受、体验、状态都是非常具体化和个人化的,所以要对求助者的状态和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和核对。
情绪是快速建立助人关系的切入点。但有时求助者不一定会直接表达情绪。因此,当求助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和经历时,咨询师要敏感地抓住细节进行核对。比如,当求助者说:"我去***,那帮医生护士都不理我,我挂不上号。"可能潜藏的情绪是愤怒、委屈、害怕、恐惧、无助,这时咨询师通过询问:"你那个时候是不是感觉到很生气?"等方式,在倾听过程中要做好情绪、情感、感受的反馈。当求助者感受到被理解、被支持,就会开始信任咨询师,这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咨访联盟为后续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