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1937年11月,安阳被日寇占领。司母戊大方鼎出土后,秘密运回村中,暂时埋到了吴培文的院中,用柴草伪装好。可很快就有人走漏消息,向当时驻安阳飞机场的日本警备队队长黑田荣报告此事。黑田荣很快就来了吴培文家,绕着鼎一边转圈一边嘀咕“宝物!宝物!”大鼎落入了当时侵华日军的眼中。
日本人走了,吴培文他们的心也提起来了,再留着鼎,可能***难保。一番商量后,他们找来了北平的大古董商肖寅卿“看货”,打算卖掉。肖寅卿来了后,出价20万大洋,却要求将大鼎分割成几大块装箱。据资料记载,农民们还真用钢锯、大铁锤,趁着夜深人静分割大鼎。虽然是受了20万大洋的***,但毕竟越砸越觉得作孽,吴培文阻止大家再砸下去,大家横了一条心,决心要把大鼎好好保护起来。



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鼎通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重832.84千克。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饰纹。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商代后期王室青铜祭器,一说为商王文丁为其母而作;另一说为商王且庚、且甲为其母而作。此鼎型制雄伟,是中国目前已发现***重的古代青铜器,有“青铜之冠”之称。世界上罕见的青铜重器,现存商代青铜器中形体一件。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市侯家庄武官村附近出土。立耳,长方形腹,四柱足中空,纹饰以云雷纹为地纹,耳的外廓饰一对虎纹,虎口相向,中有一人头,似被虎所吞噬;耳的侧缘饰鱼纹。鼎腹上、下均饰以夔纹带构成的方框,两夔相对,中间以短扉棱相隔。鼎腹四隅皆饰扉棱,以扉棱为中心,有三组兽面纹,上端为牛首纹,下端为饕餮纹。足部饰兽面纹,下有三道弦纹。器外观庄重大方,腹壁内有“司母戊”铭文。从铸痕观察,司母戊鼎是用20块陶范铸成的。除双耳是先铸成后再嵌入鼎范外,鼎身其余部分都是一次浑铸而成,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