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盖包法
盖包法是由英国铸铁研究协会发明的,在国外球墨铸铁生产中的应用比较广泛。盖包法球化处理时,合金的加入与冲入法相同,然后将包盖安放在处理包上并使其周边密封好,将铁液注入包盖,铁液会通过包盖一侧的铁液注入孔(铁液不得直接对准合金堆放处)流入包内。这样可使外界的气体与包内完全隔离,减少镁的氧化、烧损,提高镁的吸收率(一般在60%~65%左右)改善劳动环境。球化反应结束后,去除包盖。盖包法球化效果与盖包铁液注入孔直径选择正确与否有着密切关系。正确的铁液注入孔直径可以保证盖包中保持有一定的铁液高度,铁液全部流入盖包的时间与球化反应时间相同。采用盖包法既保留了冲入法设备简单、容易操作的优点,又克服了冲入法中镁氧化烧损严重、吸收率低、球化剂消耗量大、劳动环境差等缺点。多年来铸造工作者一直在利用盖包法的优点来进行球墨铸铁生产,同时也在不断地努力克服该球化处理方法在使用中的不足之处:包盖起吊困难,操作难度较大,在使用冲天炉连续出铁时,铁液重量难以准确量化。经过不断完善,目前该球化处理工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收缩:铸造合金从液态到凝固完毕,以及随后继续冷却到常温的过程中都将产生体积和尺寸上的变化,这种体积和尺寸的变化总称为收缩。合金从浇注温度到常温的收缩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即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对铸件中缩孔的大小有决定性影响;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共同影响热裂的形成;而固态收缩对铸件中应力的产生、冷裂的形成以及铸件形状尺寸的改变起主要作用。
热裂:合金的热裂是指合金在高温状态形成裂纹倾向的大小,它是某些非铁合金铸件常见的铸造缺陷之一。通常,热裂的外形曲折而不规则,多沿晶界产生。裂口的表面往往被强烈氧化,无金属光泽。按其在铸件上的位置,热裂又通常分为外裂和内裂。外裂常从铸件表面不规则处、尖角状、截面厚度有变化处以及其他类似的可以产生应力集中的地方开始,逐渐延伸至铸件内一般不会延伸至铸件表面,其裂口表面很不平滑,常有很多分叉,氧化程度较外裂轻些。
铝铸件加工的密度小,塑性高,具有优良的导电和导热性,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保护,抗蚀性能好。铝在地壳中的蕰藏量极大,分布极广,据统计,地壳中铁占4.7%,铝占7.5%,比所有其它有色金属的总和还要多。 铸造铝合金是在纯铝的基础上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不仅能保持纯铝合金的基本性能,而且由于合金化及热处理的作用,使铝合金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因此铝及铝合金近20年来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在工业上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不但大量用于军事工业、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事业,也广泛用作建筑结构材料、家庭生活用具和体育用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