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桥梁增大截面加固法发的注意要点
增大截面加固法属于被动加固方法,根据受弯或受压构件加固的分阶段受力特点,在施工前,应拆除部分恒载,减少活动荷载和施工荷载,这样就可有效地减少新旧材料有效结合前原构件的变形,从而提高新旧材料有效结合后增加截面的加固效果(主要是在控制构件挠度和裂缝宽度方面)。5MPa,接近混凝土本身强度,比普通混凝土粘结强度高2~4倍。
如果构件增大截面加固时,设计同时要求对桥面铺装更换、拱上填料更换或实腹拱改为空腹拱,这时可以***行桥面铺装层凿除、拱上建筑减轻施工,然后再进行构件增大截面施工,这就可以使加固效果更有效。
如果在桥底、构件底部或侧边采用支架或构件支撑,千斤顶预顶,临时体外预应力预拉等措施,使原构件处于无负荷加固或少负荷加固状态,可以非常有效地减少新旧材料有效结合前构件的受力变形,从而更有效地保证加固效果。
增大截面加固法中的梁截面控制指标
A. 纵筋配筋率:***1小配筋率按《混凝土规范》表11.3.6-1中数值取用,一般模型计算会考虑,不用管;***1大配筋率不宜大于2.5%;
B.纵筋净距:顶筋不应小于30mm和1.5d,底筋不应小于25mm和1.0d。钢筋多余2层时,2层以上钢筋中距应比下面2层中距增大1倍。各层钢筋间距不小于25mm和d(d为纵筋***1大直径)。
C. 纵筋面积比: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四级规范无要求,一般取0.25。
D. 箍筋直径及肢数:当截面高度大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截面高度小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原构件露筋,包括混凝土已有纵向裂缝处的钢筋部分,应进行除锈和防锈处理。一级不小于10mm,二三级不小于8mm,四级不小于6mm,当纵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直径加大(按规范的表中***1小直径来加大);箍筋肢数:梁宽小于350mm用双肢箍,350~600时四肢箍,650~800时六肢箍。
E. 箍筋加密区***1大间距:一级不大于hb/4、6d、100的较小者;二级不大于hb/4、8d、100的较小者;三四级不大于hb/4、8d、150的较小者
F. 箍筋加密区长度:一级不小于2hb、500的较大者;二三四级不小于1.5hb、500的较大者
增大截面加固法的施工工艺
增大截面加固法加固施工时,推荐采用施工工艺是:
a喷射混凝土浇筑工艺,施工较为简便,混凝土质量和结合性能可显著提高,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较高,常温下一天的抗压强度可达6.0~15.0MPa,与旧混凝土的粘强强度较高,粘结抗拉强度可达1.5~2.5MPa,接近混凝土本身强度,比普通混凝土粘结强度高2~4倍。然而增大截面加固法缺陷依然明显,增大截面加固采用湿作业,工作量大且养护期长,另外占用建筑空间过大也是致命的缺陷,因此多采用于中小城市的加固工程中。
b混凝土灌浆料,按设计及规范、材料说明要求进行拌制灌浆料。将拌制好的灌浆料灌入模板内,并进行适当的振捣,使其达到密实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