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夯施工参数及地基处理要求
15000kN·m试验施工面积为36m×49.5m,分为5次施工:第1次和第2次采用15000kN·m能级点,主要点间距为9m,***次通过点一般约为20次点击,***次第二遍通常约为18次点击;第三道次为3000kN·m,8000kN·m能级加固,在***和第二道次点进行3000kN·m能级加固,***和第二道次点在8000kN·m能量插值,3000kN·m能量之间等级8次击中,8000kN·m能量等级8次击中;第4道次是2000kN·m能级满;第五关是1000kN·m能量水平已满。在平整场地后,整体平均定居点为1.43米。 15000kN·m能级基础的有效加固深度≥15.0m,基础承载力的特征值为fak≥250kPa。 3现场试验结果在东直黄土项目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采用15000kN·m能级强化处理。在强洪水结束30天后,对现场进行了测试,主要采用勘探井采样和室内岩土工程试验,静力三种检测方法,如力穿透试验和浅板荷载试验,综合评价***的效果根据试验进行混凝土施工,确定强混凝土的有效加固深度和地基承载力等物理力学参数。结构坚固经济效益土地创造创造经济价值:通过土地高峰期填埋,土地开发将创造很多经济价值。
(二)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 强夯前应清除场地上空和地下障碍物,严禁在高压输电线路下作。
2. 夯机应按性能要求使用,施工前专职安全员与机组人员共同检查设备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专职安全员、维修工定期每班进行设备运转检查,严格执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3. 施工中必须高度集一指挥,信号明确,夯机司机应按信号操作,夯锤起吊后任何人不得由壁杆下经过或站立于壁杆转运半径之内。
4. 非强夯施工操作人员,不得进入夯点50米范围内,工作期间严禁酗酒、、戏闹、严禁酒后作业。
5. 六级以上大风,雨雪天或视线不清时,不准进行强夯施工。
6. 强夯作业面宜平整,履带着地保持水平。
7. 夯机在工作时,壁杆仰角一般可调在70°~75°。
8. 确保自动脱钩器转运灵活,夯锤上升接近规定高度时,须加强观察。
9. 防止因脱钩器失灵夯锤上升过高而发生事故。
10. 夯锤落下时,在脱钩器下降至夯锤钩环顶时,挂钩工不得提前下坑挂钩,且严禁站在夯锤上随锤提升。
11. 及时消除夯锤上粘土,严禁夯锤排气孔堵塞。
12. 当坑内地基土因含水量过高或其它原因而吸锤时,应采取措施排除,不宜强行提锤。
13. 转移夯锤时,起重机吊夯锤应缓慢均匀移运,移距不宜过大,龙门架随起重机转移时,支脚底架离地面不宜超过50cm。
14. 建立符合标准要求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15. 严格执行班前、班后、定期检查等检查制度。
16. 各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和安全教育方可上岗作业。
17. 施工前,认真检查设备及配件情况,严防机械伤害事故。


路基强夯时强夯施工队需采取的预防方案及措施
强夯地基处理是建筑基础工程很重要的项目之一,地基基础的稳定性是衡量建筑物重要指标,地基加固和施工质量是建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m能级强:承载力特征值:150Kpa~200Kpa,致密度特征值:0~-0。在路基强夯过程中,强夯施工队会根据施工工程的情况,设计出合适的施工方案,按照规范施工,选材,但是因为路基工程比较大,所以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强夯施工队人员会采取一些预防方案及措施:
1:地基压实度不足,可能是由于压实机选用不当的,或者碾压遍数不够引起的,对于这种情况,应该采用12T以上的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机具应轻、重配备,碾压时注意先轻后重。当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时,应采取措施,在达到含水量时才碾压。
2:碾压时弹簧,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由混合料含水量过高造成的,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混合料拌和时应控制原材料的含水量,如土壤过湿应翻晒,并宜采用生石灰粉,以缩短晾晒时间,降低混合料的含水量;如粉煤灰过湿,应先堆高沥干,一般二、三天即可。
3:碾压时发生龟裂,地基在碾压或者养护时发生大面积龟裂,可能是石灰土或二灰土含水量严重不足或者土块未充分粉碎或拌和不匀引起的,施工队能够采用的防治措施,无论石灰土或二灰土基层,均应保证下卧层的充分压实,对土基不论路堤或路堑,必须用10~15T三轮压路机或等效的碾压机械进行碾压检验(压3~ 4遍),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或表层松散,应适当加水;强夯法是在砰击后使土壤产生大的超孔隙水压力,孔隙水可以从锤击产生的裂缝中流出,从而改变土壤的结构,因此基础加固方法是合适的。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用挖开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措施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