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介绍
[产品性能]
优良的粘温性能,保证液压元件在工作压力和温度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得到良好润滑、冷却和密封; 优异的极压抗磨性能,减缓设备的磨损,有效延长泵及系统的运转寿命; 优良的氧化安定性,减缓油品的衰变速度,延长换油期; 优良的抗泡性和空气释放性,保证系统灵敏、准确、平稳的传递静压能; 优良的抗乳化性和过滤性,可使混入油中的水份迅速分离,限度地减少过滤器堵塞,保证油品的正常润滑; 无灰型比锌型HM液压油具有更优异的水解安定性能; 与各种常规密封材料均有良好的适应性。
[应用范围]
主要用于工程机械、建筑机械、矿山机械、轧钢、塑料加工、远洋船舶等各种类型的中、高压液压系统,钢铜摩擦副的叶片泵和柱塞泵等均适用。也适用于中等负荷的工业齿轮传动装置。
特种基础油料该类油或作为特种润滑油品原料,或作为非正规产品,或作为某局部时期、范围下的油品原料而有一定市场,但一般无固定作润滑油基础油的规格标准,如轻脱油、重脱油、抽出油、航空煤油、直馏柴油、直馏润滑油组分料、各种用作再调合的成品油·--大部分为HI"液压池和机械油等。国外各大石油公司过去曾经根据的性质和加工工艺把基础油分为石蜡基基础油、中间基基础油、环基础油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发动机油的发展为先导,润滑油趋向低黏度、多级化、通用化,对基础油的黏度指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基础油分类方法已不能适应这一变化趋势。因此,国外各大石油公司一般根据黏度指数的大小分类,但一直以来没有严格的标准。
指的是聚α-烯烃(PAO)合成油。常用的生产方法有石蜡分解法和乙烯聚合法。PAO依聚合度不同可分为低聚合度、中聚合度、高聚合度,分别用来调制不同的油品。这类基础油与矿物油相比,无S、P和金属,由于不含蜡,所以倾点极低,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数一般超过140。但PAO边界润滑性差。另外,由于它本身的极性小,对溶解极性添加剂的能力差,且对橡胶密封有一定的收缩性,但这些问题都可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酯类得以克服。
基础油除I~IV类基础油之外的其他合成油(合成烃类、酯类、硅油等)、植物油、再生基础油等统称V类基础油 [3] 。21世纪对润滑油基础油的技术要求主要有:热氧化安定性好、低挥发性、高黏度指数、低硫/无硫、低黏度、环境友好。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的I类润滑油基础油已不能满足未来润滑油的这种要求,加氢法生产的II或III类基础油将成为市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