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用油精炼设备适用于各种动、植物油的精炼,毛油经过碱炼、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到成品,油质可达到***二级油(原烹调油)。该设备***小,,结构紧凑,布局美观。
食用油精练设备的操作流程如下:
毛油用泵泵入炼油锅,进行脱胶和中和操作。当油和皂明显分离,迅速下沉时,停止搅拌,静置,然后吸出上层清油至水洗罐。皂脚由底部排空管放至皂脚桶,当皂脚含较多油时,停止放皂脚,皂脚由泵打入皂脚罐。炼油罐中剩余的油混入下一罐继续.炼油罐中转移的清油水洗后去脱色罐进行吸附脱色。脱色油用泵送到板框过滤器过滤,再转入抛光过滤机进一步过滤,经过冷却器冷却后进入脱色清油灌。脱色清油由清油罐经热交换罐吸进脱臭锅进行脱臭,脱臭在3―5乇的残压状态下进行,脱臭油放到热交换罐中,放完后,将下一锅脱色清油经热交换罐吸入脱臭锅,进入下一轮脱臭。热交换罐中的脱臭油经换热后,用冷水进行冷却,用泵抽出进行抛光过滤,然后进入成品油罐。
精炼设备
亚麻籽油
亚麻籽油由亚麻籽制取而成,亚麻籽是亚麻的籽实,属亚麻科,别称胡麻,其原产于东印度地区,汉朝张骞出使时,经丝绸之路将亚麻带回中国,主要种植于旧时匈奴一带,是“胡人”聚集的地区,因此而得名。亚麻籽在中国属于传统的油料作物,亚麻分为油用亚麻,油纤兼用亚麻和纤维用亚麻,油用亚麻籽在我国主要产自长白山松嫩平原以及黑龙江地带、内蒙古、自宁夏六盘山区、张家口坝上张北;内蒙古草原分布,以及东北少量种植等。尽管亚麻具备抗贫瘠的习性,但作为油用亚麻,“冷凉的气候、丰盈的土壤、充足的光照”三个条件必不可缺。经过当地人千年培育种现: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均衡、肥沃的土壤、以及充足的阳光等自然生态环境适合亚麻等特种油料作物的种植,属***无工业污染带,西北地新疆,甘肃,内蒙古西部区产的亚麻籽油含油量达56%以上,其中α-亚麻酸含量更是远高于其他种植区,亚麻籽油活性也是居首。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山西等地,当地又称胡麻油,主要是由于是古时汉朝张骞出使中东地区传入我国。冷榨亚麻籽油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是补充亚麻酸的方法。
食用油精炼工艺的发展:
1.1 脱胶及中和
合理的脱胶操作将有利于确保成品油的质量。脱胶的方法有很多种,传统的方法有水化脱胶和酸炼脱胶。按国标二级油的标准,水化脱胶也可以达到要求。对于棕榈油等胶质含量较少的特殊油种仅用酸炼脱胶就可达到要求,这种方法又称干法脱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目标并不但仅停留在如何合理地脱除胶质上。而是在此前提下,把降低消耗、减少在脱胶过程中对油脂的损害作为高的目标。80年代应用于生产的脱胶工艺,以脱胶干净、可减少后续脱色过程的白土用量而获得了宽泛的应用。90年代用于工业化生产的酶法脱胶工艺,将生***学与油脂精炼工艺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脱胶后磷的含量可降至10 mg/kg以下,宽泛适用于化学精炼和物理精炼。以上工艺在国内均得到应用。
1.2 脱色
经过改进的两层或多层脱色器可避免白土的沉降,使油与白土的混合更为均匀,设计的带有喷嘴装置的脱色器,可除去未脱色油中的氧气和水分,加快了白土的脱色效率。
早期,白土通常用直接吸入法加入脱色罐。经过改进后,白土在常压下起初通过定量绞龙加入白土调和罐,然后吸入脱色罐。但无论哪种方法都避免不了油与空气的接触。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白土经风运系统输送至白土储罐,再通过由定时器控制的气动蝶阀自动落入脱色罐。这样既可减少白土在输送过程中的粉尘污染,又可避免油与空气的接触。
1.3 脱臭
脱臭是油脂精炼的一个重要工序。不同形式的脱臭塔因料层的高低、油与直接蒸汽的接触面积不同,水、电、汽等一些主要指标的消耗会有很大的差别。除脱臭温度和真空度外,直接蒸汽的加入量应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孔板孔径的大小来调节,直接蒸汽的压力应控制在0.2 MPa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