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钻孔应使用冲***(孔径<32 >或风镐),水钻也可用于钻孔。对于非切割钢筋,应调整孔的位置以避免。对于***结构胶,钻孔直径d为4-8毫米,锚固长度20d可确保植入的钢筋在拔出前达到屈服。
钻孔壁应保持干燥,但轻微的湿度(孔内无积水)对锚固力影响不大。
在钻孔过程中,如果钻孔现场的钢筋过于密集,无法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钻孔,可在附近钻一个附加孔来植入钢筋,而原钢筋仍放置在正确的位置(即正确的钻孔位置)。如果偏移距离小于或等于≤35mm,可以在它们之间焊接一个长度为5d且规格合适的连接肋,以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并传递应力。焊接采用双面焊接,每隔600毫米焊接一根拉杆,当偏移距离大于35毫米时,可用“l”形拉杆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并传递应力,采用双面焊接,每隔800毫米焊接一根。
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材料是:电锤,气动镐或水钻。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受损的建筑物,可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1.对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湿陷土层不厚,湿陷变形已经稳定,或重新浸水引起的湿陷量估计较小时,可选择上部结构加固措施;当湿陷性土层较厚,湿陷变形较大,或重新浸水引起的湿陷性估计较大时,可选择石灰桩、灰土挤密桩、坑式静压桩、杆式静压桩、树根桩、硅化法或碱溶液法,加固深度应达到地基压缩层的下限。
2.对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可选择灰土井、坑静压桩、锚杆静压桩、树根桩或灌注桩进行加固。加固深度应穿透所有可折叠土层。
(3)对于建在人工填土地基上的受损建筑物,可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1.对于因洪水引起的素填土地基过度不均匀沉降而损坏的建筑物,可选择锚杆静压桩、树根桩、坑静压桩、石灰桩或注浆加固。钢筋深度应穿过素填土层;

1.施工准备:施工准备期间,安抚居民,清理工作面。两台锚杆静压桩机、两台台风泵、两台灌浆泵、风镐、铁钻、锤子、电焊机及相应的鱼尾锚杆、150mm×5mm钢管桩、18mm钢筋及普通硅42.5级水泥、硫磺水泥等。并配备锚杆静压桩机。
2.开挖基础:根据加固后的建筑基础,开挖基础边线和标高在施工现场放出。由于场地限制,土方必须及时运出。基础开挖后,应测量基础的实际标高和尺寸,并做好基础记录。清理基础表面的浮土和杂物,并在基础确定的位置引出一个150毫米的孔。
3.安装鱼尾锚杆和压桩孔。根据锚杆静压桩布置图,用倒锥形压桩开一个圆孔,上开口直径150毫米,下开口直径200毫米。在距钢管桩孔中心15cm处,用手持***钻四个螺栓孔,孔直径25mm,孔深30cm,用预熬硫磺水泥将鱼尾螺栓锚入孔内。24小时强度达到25兆帕后,继续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螺栓的螺纹和螺距应根据施工机械和反作用框架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