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配重块的发展与历史
配重块是什么?
配重块是用于增加自身重量来保持平衡的重物。
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国商朝的重875公斤的司母戊方鼎,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尊盘,西汉的透光镜,都是古代配重铁的代表产品。 早期的铸件大多是农业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工具或用具,艺术色彩浓厚。如果是塔吊上用的,一般做成T型,为吊装方便预先做环,重量不要太大一般厚400毫米左右就行了做动平衡前轮胎气压应符合规范2个大气压左右,清洁轮胎。那时的配重铁工艺是与制陶工艺并行发展的,受陶器的影响很大。
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新技术将会得到优先发展,少产生或不产生污染的新工艺新设备将首先受到重视。质量控制技术在各道工序的检测和无损探伤、应力测定方面,将有新的发展。 配重铁工作者在电子技术和测试手段不断进步的条件下,将对金属结晶凝固和型砂紧实等理论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以研究提高铸件性能和内部质量的有效途径。配重块真正的发展要从20世纪以后,随着技术的提升,对于配重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对铸件的物理性能也越来越好,具有更好的机械加工性能。机器人和电子计算机在配重铁生产和管理领域里的应用,也将日益广泛。
金属熔炼不仅仅是单纯的熔化,还包括冶炼过程,使浇进铸型的金属,在温度、化学成分和纯净度方面都符合预期要求。为此,在熔炼过程中要进行以控制质量为目的的各种检查测试,液态金属在达到各项规定指标后方能允许浇注。有些铸件因特殊要求,还要经铸件后处理,如热处理、整顿形状、防锈处理、粗加工等。有时,为了达到更高要求,金属液在出炉后还要经炉外处理,如脱硫、真空脱气、炉外精炼、孕育或变质处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