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熔炼炉主要特点有:设备轻巧,加热速度快,效率高;特别省电,同负载用电比电子管高频机节省60%;具有过流、过压、过热等多种保护功能,操作简单,安装方便,适用于各种需对金属加热的场合。
熔化升温快、炉温容易控制、生产效率高;熔炼炉的炉子利用率高、更换品种方便;炉体可电动倾倒,便于出来,特别适合于浇铸。
控制柜采用全数字电路控制,故障率低,调节方便。控制板上的插件采用镀金件,接触牢固,使用寿命长。控制板的连接件采用可拔插件,更换控制板非常方便。
熔炼炉具有过流,过压,缺水等保护,带双闭环截流和截压。所有功率器件都留有两倍以上的欲量,以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性。
中频熔炼炉之纯铜的熔炼
所用的熔炼设备:中频熔炼炉、热电偶、浇包和石墨坩埚等。
先将坩埚预热至暗红色,在坩埚底加一层厚度约为30~50cm的干燥木炭或覆盖剂(63%硼砂 37%碎玻璃),再依次加入边角余料、废块和棒料,后加纯铜。
补加的合金元素可放在炉台上预热,严禁冷料加入液态金属中。整个熔化过程中应经常活动炉料,以防搭桥。
升温使合金全部熔化。合金全熔后,温度达到l200~1220℃时,加入占合金液重量0.3% ~0.4%的磷铜脱氧,磷与氧化亚铜发生下列反应:5Cu20 2P=P205 10Cu,Cu20 P205=2CuPO3,生成的P20s气体从合金中逸出,磷酸铜可浮于液面,扒渣去除,达到脱氧的目的。另外,在脱氧的过程中需不断搅拌。
后扒渣出炉,合金液的浇注温度一般为1100~l200℃。

中频熔炼炉附着于金属料块表面的泥沙和铁锈,阻碍料块受热,还会熔融成渣,消耗热量。所以,用不洁净的金属炉料,无论对铁液温度和铁液质量都是不利的,必须尽量避免熔炼操作工艺的影响
中频熔炼炉操作
(1)底焦高度。理论上底焦顶面应略高于炉内温度超过中频熔炼炉炉料熔化温度所在位置。
如果底焦高度,则在送风开始时,底焦顶面的温度没有达到中频熔炼炉炉料的熔化温度,金属料必须待底焦燃烧下降至时才熔化。此时,炉料预热充分,熔化区间窄而且平均位置高,有利于铁液的过热。但此时焦耗较多,熔化率较慢。
中频熔炼炉
如果熔化带势必下移。情况严垂时,金属料可能进入风口区,此时,不仅铁液温度低,而且氧化严重,甚至使炉子不能正常运行。
可见,合适的底焦高度是确保中频熔炼炉内进行热交换的基础,也是决定炉内各区域位置的基本因素。因此,在中频熔炼炉熔炼操作中,必须严格控制底焦高度。
中频熔炼炉厂
(2)焦炭消耗量。焦炭消耗量在原则上应满足下列关系:每批层焦量一熔化每批金属料的底焦烧失量;相当于每批层焦的底焦烧失时间一每批金属料的熔化时间。
(3)批料量。为批料层厚度对中频熔炼炉熔化区平均位置的影响。当铁焦比例不变时,减薄批料层厚度可使每批炉料的熔化时间缩短,熔化区域缩小,熔化区平均位置提高,从而扩大过热区域,有利于提高铁液温度。但批料层过薄,易造成铁焦严重混杂和串料,使铁液温度与成分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