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么这三种裂纹都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作用下出现呢?
在运输水泥电线杆的过程中,电杆会因为老化和长期的不平衡张力的作用下,就会出现细小的表面裂纹,如果再受到风吹、雨淋等外界不良条件的侵害,慢慢的就会腐坏内部,一旦内部的钢筋被腐蚀,就会***整根电杆,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裂纹,电杆再次受到不均衡力的作用,就会出现断裂或者出现局部酥裂露筋的现象。
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俗称水泥电杆)在城镇、工矿、农村遍地皆是。其尺寸在相关手册可查,但大多不完全。
架设线路或安装设施要用到大量的各类抱箍。由于电杆是有锥度的(1/75),抱箍过大,要往里塞铁片抱箍过小,则不能贴合。若上下移动抱箍,又影响了垂直尺寸。(还有一种等径杆,没有锥度,用得也少,本文不讨论)。
正规架空线设计,一般查标准图集(比如D162)定抱箍尺寸。但城乡大多数非***设计、施工、维修人员手中都没有标准图集,而且也不熟悉使用图集(你让他们搞清楚图集,他们往往宁可等停电后爬上去测量)。况且图集所列的,大多是典型方案。实际上,广大用户经常要在电杆上作大量的非标设计安装,图集上也不方便直接查到。
对7-15米水泥电线杆,一基杆杆头封顶需要总费用为9.5元。如果杆头不封顶,出现裂纹、露筋,***终要换杆,造成的损失费用估算为:换一基新杆,按一基12 m整根式单杆计算,约需要500元;按照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第四册《送电线路工程》(2006年版),拆旧杆、立新杆需要费用200元;换杆总停电时间按1 h计算,线路平均负荷按2800 kW计算,则停电损失为1680元,经计算换一基杆总损失费用***少估算为2600元。因此,一基杆封顶的费用与不封顶造成的损失费用之比为9.5∶3690,悬殊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