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投料
空机压榨时,不可将料胚一下子全部倒入料斗,而应少量、缓慢的加入料斗之中,并根椐出饼的情况,及时调节进料量。直至出饼顺畅之后,才能正常加料。一般情况下,应先将调节螺栓顺时针旋转4~5转,放大调饼头与出饼圈之间的间隙,然后再加入料胚。进料不可太猛,若进料太猛,压力会突然增大,有可能使榨笼、榨圈爆裂,甚至损坏电机;进料太猛还有可能出现搭桥现象而导致不能进料。进料也不能时断时续,若进料时断时续则可能造成压力不均,而且一旦继续进料,原有料胚在榨圈内结为硬块,不易被新投料推出,造成榨膛堵塞。因此操作人员必须经常掌握进料量,发现异常立即停机检查。
压榨工作状态判断
观察出油位置:
压榨过程中,应经常观察出油位置。正常情况下,出油位置大部份集中在榨条和榨条圈附近几个榨圈处,后部榨圈少量滴油,油色清亮。如出现出油位置移向进料端,说明料胚水份过高,过早成形,不易形成正常压力,此时油色浅而泡沫多。如出现出油位置移向出饼端,说明料胚水份过低,也不易形成正常压力,受压时间短,油末排净就已出饼,此时油色深而浑浊。出油位置前移或后移都不利于提高出油效率。出油位置除了和以上因素有关以外,还与榨圈排列位置有关。用户可以根据使用时的实际情况,对光榨圈以前的排列长短略加增减,但增、减量不得分别超过10mm。
液压榨油机
利用帕斯卡的力学原理,以液体作为压力传递的介质产生工作压力,使油料在饼圈内受到挤压而将油脂榨出。它是由液压系统和榨油机本体两大部份组成。液体的压力由柱塞泵形成;因而,减轻劳动强度,缩短压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饼面压力可达500公斤/平方厘米,为油厂的机械化奠定了基础。
1843年液压蓄能器的发明,使液压榨油系统臻于。它实际上是一个直立的液压油缸。上端顶着大铁罐(盛重物,如铁块、石块等),底部接通液压榨油系统的液压管道。生产运转时当液压榨油机顶足时,多余的液压油就进入蓄能器的油缸,使重物罐抬高。此时可以关停压力泵,压力系统中仍能维持恒定压力。蓄能器上装有超拽压装置,以免柱塞脱出。
欧洲的液压榨油机有板式、盒式和笼式等种类。前两种称为“方车”。这些水压机的机身极重。其油能承受高压(280~600公斤/平厘米)。笼式水压机还有笨重的榨笼,单机重量有十余吨至几十吨,做饼有做饼机,装车、拆车都由人工操作.料坯被包在榨布内或夹在榨垫内进行压榨.这些榨布或榨垫一般用人发制成,榨橄榄油时榨垫用植物纤维或合成纤维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