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截肢者,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残肢体积是会发生变化的,并可能因肌肉萎缩、体重增加或减轻、透析、盐和水的摄入以及每天仅仅使用假肢造成的体积变化而发生重大变化
对于膝盖以上的截肢者,随着残肢的变化,僵硬的接受腔变得不合适,腹沽沟被压在坚硬的表面,产生压力、疼痛和经常导致步态问题的损伤。
对于不合适的接受腔,一个常见的解决办法是尝试添加袜子(如果接受腔使用它们)。但这需要把假肢取下来,有合适的袜子,然后再穿上。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繁多的步骤,即使如此,一些不舒服的感觉还是会继续存在。
此外,用传统的硬性接受腔,坐或弯曲在硬表面上是具有挑战性的,如木椅子或马桶座椅。硬性材料不能够让大腿平展正常,接受腔压着上腹部和腹骨沟更使弯曲困难。
所有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日常生活的压力,特别是对老年人而言,而假肢没有被戴上,因为人觉得不值得花时间戴上它。
一具假肢是如何炼成的?
假肢是肢体***人重要的辅助装置之一,可以帮助他们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那么假肢是如何制作的呢?
以小腿假肢为例,首先,要用石膏绷带缠在残肢末端取型。
其次,取下石膏绷带,就成了阴型,再根据患者情况对阴型进行调整。
再次,往阴型里灌注石膏等,形成阳型。同样的要对阳型进行调整。
第四,有了阳型做模子就可以做内衬套了(柔软材料,保护与假肢接触的部分)。
第五,做接受腔(残肢套进去的地方,用树脂等比较强的材料)。
第六,组装(接受腔、关节、脚板等组装在一起)。
第七,测试、调整、成型。
通多研究表明,碳纤维假肢在400m后程更占优势,一些运动员在400m呈的平均速度已经非常接近健全运动员的平均速度,这表明碳纤维运动假肢凭借其结构和材料上的特点,能够充分发挥其在前阶段存储能量的特占并在奔跑后程释放能量,这样既能节省运动员的体力,同时也能为运动员的后期冲刺做好能量储备。
碳纤维假肢想要大力普及,首先是如何尽量降低碳纤维运动假肢的成本,碳纤维假肢由于材料昂贵和制作工艺上复杂,导致其价格昂贵,很难被更为广泛的运动员吏用;其次是如何在碳纤维材料及假肢结构上根据不同运动员的竞技特征进行优化调整,如不同运动员可能擅长不同的比赛阶段,使运动员发挥自身很大的运动潜力;应用传感器技术测量不同奔跑阶段的碳纤维运动假肢的受力情况,为结构和材料优化和耐久测试提供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