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
涵洞设在路堤下部的填土中,是用以通过水流或行人的一种建筑物。
涵洞主要由洞身(由若干管节所组成)、基础、端墙和翼墙所组成。管节埋在路基之中,它具有一定的纵向坡度(从进口向出口),以便排水。端墙和翼墙的作用,是便于水流进出涵洞,同时还可以保护路堤边坡,使它不受水流的冲刷。
按照建筑材料的不同,涵洞有石涵、混凝土涵、钢筋混凝土涵、铁涵等多种。涵洞的截面有矩形、圆形、拱形等不同形式。涵洞的孔径一般是0.75~6.0 m。










高速铁路轨道结构
有碴轨道是铁路传统的轨道结构.它具有弹性良好、造价低廉、更换与维修养护方便、吸噪特性好等项优点.因此铁路历经170多年,科学技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有碴轨道结构仍未被淘汰,足见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随着行车速度的提高,其缺点也更加显露.
由于有碴轨道不均匀下沉产生的120Hz以下频率范围的激振越来越严重.轨道破损加剧,从而使维修工作量显著增加,维修周期明显缩短。据德国铁路统计,当行车速度为250-300km/h时,其线路维修费用是行车速度160-200km/h时的两倍,并且在通过3亿吨总重后道碴必须更换。当然,通过采用大支承面的轨枕和弹性扣件可以改善道床的受力状况.延长其使用寿命。其次.在高速行车时由于空气动力的作用,石碴会飞溅起来造成损伤,因此日本高速铁路在有碴轨道上加装了道碴防护网.
高速铁路有碴轨道在结构上与普通有碴轨道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在部件性能与维修标准上要求更高、更严.针对其荷载特点,高速或快速轨道应具有如下特点:
钢轨具有平滑的运行表面为减少列车冲击、振动荷载及行车噪声的污染,轨道必须为列车提供一个平滑的运行轨面。为达到这一目的,要从钢轨和轨下基础两方面提出要求.
钢轨材质要具有足够的强韧性.为保持钢轨表面的平滑性,钢轨表面不应产生剥离、掉块及其它轨面损伤.这就需要采用强韧钢材来制造钢轨,一般轨钢的极限强度应大于900MPa,若达不到这样的强度,钢轨表面应进行淬火处理.
地铁危害做好提前防范
地铁在施工和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灾害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从世界地铁100多年事故教训来看,地铁灾害中发生频率和造成危害损失的就是火灾。的几次地铁火灾事例有:1991年德国柏林发***铁火灾,18人送***急救;2003年1月英国伦敦发***铁列车撞月台引起大火事故,至少造成32人受伤;近期的韩国大邱地铁人为纵火事故等。
下面笔者就地铁消防安全工程及火灾事故的处理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要想做好地铁火灾的防火工作,就必须先了解地铁火灾的特点。其特点表现在:
(1)人的心理恐慌程度大,行动混乱程度高。地铁区间隧道出入口少、通道狭窄、疏散距离长、人员多,故造成的人员恐慌和行动混乱程度要比在地面建筑物中严重得多,易发生挤踩事故。
(2)浓烟积聚不散。地铁内部封闭的环境使物质不易充分燃烧,火灾时可燃物的发烟量很大,而地铁的进排风只靠少量的风口,机械通风系统发生故障时很难依靠自然通风补救,烟雾的控制和排除都比较复杂。浓烟积聚不散,对人员逃生和火灾扑救都将带来很大的障碍。
(3)温度上升快,峰值高。由于地铁建筑物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发生火灾以后,大量的热量积聚无法散去,空间温度提高很快,火势猛烈阶段温度可达到1000 ℃以上。高温有时会造成气流方向的变化,对逃生人员影响很大,而且会对车站结构造成很大的***。
(4)人员疏散难度大。人员从地铁内部到地面开阔空间的疏散和避难都要有一个垂直上行的过程,比下行要耗费体力,从而影响疏散速度。同时,自下而上的疏散路线与内部烟和热气流自然流动的方向一致,因而人员的疏散必须在烟和热气流的扩散速度超过步行速度之前完成。这一时间差很短,又难以控制,故给人员的疏散带来很大困难。
(5)扑救困难。由于地下空间限制,以及浓烟、高温、缺氧、***、视线不清、通信中断等原因,救援人员很难了解现场情况;又由于大型的灭火设备无法进入现场,进入的救援人员需要特殊防护等特点,因此救人、灭火困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