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是青岛***早的军事专用人工码头建筑,现在是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著1名风景游览点 。
青岛栈桥全长440米,宽8米,钢混结构。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建有民族形式的两层八角楼,名"回澜阁",游人伫立阁旁,欣赏层层巨浪涌来,"飞阁回澜"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承载桥面的也不是木船或竹筏,而是一些船形的钢铁浮箱,浮箱叫承压舟。桥北沿岸,辟为"栈桥公园",园内花木扶疏,青松碧草,并设有石椅供游人憩坐,观赏海天景色
名词定义1、堤岸:钢筋混泥土浇注、砌石或其它结构方式施工,活动梯连接处预埋钢结构铰链装置。2、钢结构活动梯:主要结构采用热轧槽钢,扶手用方钢管或圆钢管链接,增加受载力,梯面铺设防腐模板。活动梯与堤岸采用铰链连接,活动梯与浮码头采用活动滑轮接触,滑轮受力区铺设钢板,加强浮码头钢结构骨架,增加受力面积。青岛栈桥位于游人如织的青岛中山路南端,桥身从海岸探入如弯月般的青岛湾深处。
码头类别编辑钢结构钢结构游艇码头是目前***1流行的码头,一般钢游艇码头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塑料浮箱 热镀锌钢结构 防腐松木面板 引桥 其它部件。 二、塑料浮箱 热镀锌钢结构 塑木面板 引桥 其它部件。 三、塑料浮箱 热镀锌钢结构 硬木面板 引桥 其它部件。公元1171年南宋乾道七年,知州曾汪,造舟为梁,舟八十有六只,以接江之东西岸,且峙石于中,以绳其势,根其址,名曰“康济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