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气的历史由来
早在1868年,法国天文学家简森(Janssen P J C,1824-1907)在观察日全食时,就曾在太阳光谱上观察到一条黄线D,这和早已知道的钠光谱的D1和D2两条线不相同。同时,英国天文学家洛克耶尔(Lockyer J N,1836-1920)也观测到这条黄线D。当时天文学家认为这条线只有太阳才有,并且还认为是一种金属元素。所以洛克耶尔把这个元素取名为Helium,这是由两个字拼起来的,helio是希腊文太阳神的意思,后缀-ium是指金属元素而言。中译名为氦。
氦气的应用领域
检验分析:仪器分析中常用的核磁1共振分析仪的超导磁体需要利用液氦降温,气相色谱分析中氦气常作为载气,利用氦气渗透性好、不可燃的特点,氦气还应用于真空检漏,如氦质谱检漏仪等。
其他方面:氦气可用作高真空装置、原子核反应堆 [5] 在火箭、宇宙飞船上用作输送液氢、液氧等液体推进剂的加压气体。氦气还用作原子反应堆的清洗剂,在海洋开发领域的呼吸用混合气体中,气体温度计的填充气等。
氦气的含量分析
按气相色谱法测定。条件:柱为不锈钢柱,长6m,内径4mm。充填料为PoraPakQ,或类似品。载气为氢气[99.99%(V/V)],流量40ml/min。用环线进样器。检测器为热电导检测器。柱温为60℃。检测器温度130℃。操作:将标本氦经气体进样阀送入气相色谱仪。选择GC的操作条件,使标准峰信号相当于不低于满刻度读数的70%,这样可使氮和氧完全从氦中分出(氮和氧彼此可能无法分清)。
由供试样本所得的峰响应值所显示的滞留时间,应与由空气一氦检定标准样本(由工业级氦中混入1.0%空气,由厂商提供)所得的峰响应相当,并表示出不超过1.0%的空气量(体积),而He的含量应不低于99.0%(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