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土木工程中,粒径大于4.75mm的骨料为粗骨料,又称为“石子”;粒径介于0.15mm-4.75mm之间的骨料为细骨料,又称为“砂”。
大于2毫米称砾,也叫砾石。小于2毫米叫砂。民间,建筑上称沙。地质上称砂。与成分没关系。石头与沙子一般没有严格的界线,但地质学以2毫米为划分界线。砾砂是砂土中砾粒(粒径大于2毫米)含量占总质量25%~50%的砂。
建筑用砂中砂的标准:指粒径小于5mm,在湖、海、河等天然水域中形成和堆积的岩石碎屑。也可以是岩体风化后在山间适当地形中堆积下来的岩石碎屑。
人工机制砂的生产周期要短得多,通过铲车、给料机等上料设备将原材料喂入制砂主机中,破碎后经振动筛等筛分设备便可将成品机制砂分离出来,并且只要有原材料投入,便可源源不断的生产机制砂。肯定会有人说,矿山资源形成周期一样很长,但是机制砂原材料来源很广,非金属矿石、金属矿石、河道里边的卵石、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结构都可以作为机制砂的原材料。况且,但从生产周期来看,机制砂确实要比天然河沙的生产周期短得多。所以,这一局机制砂小胜。
河卵石制砂机工作流程
河卵石制砂机首先是河卵石经由料仓送到振动给料机,经给料机筛出的一部分稍细小的河卵石经除杂土皮带送到过渡料仓,较大的河卵石送到颚式破碎机进行粗破后送到过渡料仓,此时过渡料仓的物料比较均匀,这些物料再送入反击式破碎机进行细破,之后的物料经振动筛进行筛分,较大的物料返回反击式破碎机再进行破碎,经振动筛筛出的细料送入第三代制砂机进行制砂,经制砂后的稍大一点的物料再返回制砂机进行制砂,细小物料由振动筛筛出成品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