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大截面加固法的构件要求
增大截面加固法在设计构造方面必须解决好新加部分与原有部分的整体工作共同受力问题,试验研究表明,加固结构在受力过程中结合面会出现拉、压、弯、剪等各种复杂应力,其中关键是剪力和拉力。
在弹性阶段,结合面的剪应力和法向应力主要靠结合面两边新旧混凝土的粘结强度承担,在开裂及极限状态下,主要是通过贯穿结合面的锚固钢筋或锚固螺栓所产生的被动剪切磨擦力传递。由于结合面混凝土的粘结抗剪强度及法向粘结抗拉强度远远低于混凝土本身强度,结合面是加固结构受力时的薄弱环节,即或是轴心受压***也总是首先发生在结合面,因此,结合面必须进行处理,涂刷界面剂,必要时对结合面从设计构造上配置足够的贯穿于结合面的剪切磨擦筋或锚固件将两部分连接起来,是确保结合面有效传力,使新旧两部分整体工作。增大截面加固法费用低廉,外粘型钢加固法提升结构承载力作用明显,二者同为优异的加固方式,在不同方面有着不同的优势。
粘型钢加大截面加固技术
通过高强建筑结构胶和一系列构造措施将型钢原混凝土梁连接成整体,加大梁的截面,起到大幅度提高梁承载力的目的
本技术运用高强建筑结构胶将钢板粘贴于混凝土构件的外表面,补充构件内部的配筋不足,以达到加固补强的目的。我公司不仅自行研制了性能优良的WSJ高强建筑结构胶,而且通过多年理论 、试验研究与大量工程实践,在《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的基础上,拓宽了外粘钢板加固的应用范围。加固一般都存在新加部分应力滞后问题,为了使新旧结构尽可能共同受力,加固前应尽量卸去原结构所承受的荷载,完全和精准的卸荷可采用千斤顶反向加载,简单的卸荷可仅移去活荷载,并控制施工荷载。如:动荷加固、抗震加固、钢结构加固、混凝土梁端部锚固,大幅度提高混凝土柱抗压强度的外包粘钢法,大型钢屋架粘钢加固法,粘结型钢加大梁截面加固法,并将植筋技术与外粘钢板技术综合1运用,便外粘钢板加固技术更趋成熟,可靠性大大提高。
增大截面加固法中的梁截面控制指标
A. 纵筋配筋率:***1小配筋率按《混凝土规范》表11.3.6-1中数值取用,一般模型计算会考虑,不用管;***1大配筋率不宜大于2.5%;
B.纵筋净距:顶筋不应小于30mm和1.5d,底筋不应小于25mm和1.0d。钢筋多余2层时,2层以上钢筋中距应比下面2层中距增大1倍。各层钢筋间距不小于25mm和d(d为纵筋***1大直径)。
C. 纵筋面积比: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四级规范无要求,一般取0.25。
D. 箍筋直径及肢数:当截面高度大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截面高度小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采用增大截面对结构受力部位进行加固是常见的一种方式,对于承载力和刚度不足的混凝土构件来说,这种加固方式是很实用也很经济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通过增大原结构截面面积和增大受力筋配筋率来达到提高构件承载力和刚度。一级不小于10mm,二三级不小于8mm,四级不小于6mm,当纵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直径加大(按规范的表中***1小直径来加大);箍筋肢数:梁宽小于350mm用双肢箍,350~600时四肢箍,650~800时六肢箍。
E. 箍筋加密区***1大间距:一级不大于hb/4、6d、100的较小者;二级不大于hb/4、8d、100的较小者;三四级不大于hb/4、8d、150的较小者
F. 箍筋加密区长度:一级不小于2hb、500的较大者;二三四级不小于1.5hb、500的较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