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工格室护坡的施工—覆盖无纺布
为保证草种的出芽率,避免雨水冲刷坡面是关键,因此应及时覆盖可以保温、保湿的无纺布,进而更好的促进草种的发芽生长。无纺布覆盖时应按40乘以40cm的间距设计固定竹钉,因山区风大,应设专人维护,及时补钉竹钉,补盖无纺布。
土工格室稳定性验算
边坡稳定是路基设计的关键,验算方法分极限平衡理论法和有限元法两大类,一般常用前者。极限平衡理论法具体要根据软土厚度、路基填土高度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因素加以分析,找出潜在滑动***面,依据不同的***形式进行计算,加筋材料的作用相当于增加一个抗拉力,而这个抗拉力就是筋材克服摩阻力所发挥的强度,同时要考虑筋材对潜在滑动面的影响。作者认为用这种方法计算土工格室加筋处理路堤稳定性不太妥当,因为土工格室是一种三维网格,与其中的密实填料共同形成一种板结构,其不仅能发挥水平向摩阻力作用外,还能分担扩散竖向作用力,因而建立合理的模型单元用有限元法进行分析比较符合土工格室的作用机理。以下就作者初步尝试的两种模型处理方法加以简介,以供同行探讨。
模型1:节理单元。目前国内外已提出多种节理单元模型,首先是为研究岩体结构力学,模拟岩体软弱结构面而提出的,***早提出而又使用***广泛的是古德曼,是一种假想的无厚面结构,但其能传递压力及摩阻力,。土工格室为软土路堤的一相对强结构面,但其作用机理一致,土工格室垫层传递扩散垂向土压力,并依靠摩阻力发挥侧限作用,因而将土工格室及其周围一定厚度范围内的填料抽象为节理单元进行模拟。其刚度矩阵依据增量理论用变刚度法求得,其余同一般有限元计算。
模型2:板单元/接触面单元。由于土工格室的土梁作用机理形成一种大刚度板结构,在进行有限元模拟时将土工格室单独作一层板单元实体,而其与上下填料间的作用关系用节理面单元模拟。
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的研究展望
随着地基处理技术的蓬勃发展,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等组合型软基处治技术***发展前景,但其承载机理的研究有待加强,其设计计算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1)承载机理及***模式研究。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的工作机理和应力应变特性非常复杂,其承载机理及***模式的研究还有待于更多的学者通过试验、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途径进一步深入研究。试验研究方面,有效测试仪器的研发不容忽视。此外,可尝试将无单元法等新型数值分析法用于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的研究,以克服有限元法中难以解决的材料不连续、大变形及网格重构等问题。
(2)承载力及沉降计算研究。合理的承载力及沉降计算方法应将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视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另外,变形控制设计对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精度要求远高于以往的设计,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3)稳定性分析研究。如何在现有稳定分析方法基础上,合理考虑桩***模式及加筋垫层作用的影响,得到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的稳定性分析方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4)时效研究。目前对时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体时效性以及钢筋混凝土等挤土桩的时效性等方面,对复合地基的时效性研究甚少。桩土相互作用的复杂性致使其时效性的相互影响极为复杂,因此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的时间效应(承载力与变形)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5)交通荷载效应的研究。公路投入使用后,交通荷载将引起路堤的新沉降,然而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在车辆作用等运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尚未有报道,这方面值得探讨。
作为一种新型的软基处治技术,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等组合型软基处治技术已在工程实际中得到推广应用,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新型的软基处治技术已广泛用于工程实践,但其承载机理与设计计算理论尚有待深入研究。笔者从试验研究、数值分析、设计计算理论研究等方面对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总结,并针对其承载机理及其设计计算理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促进该处治技术及其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从而加速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