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不锈钢零件进行钝化处理的4个建议方案(1,2)
方案1:含碳量大于0.4%的高碳、铬含量不小于17%的不锈钢,Cr13型、Cr17型,例如,溶液中含有66%的硝l酸20%~25%(体积比),重铬酸l钠(质量比)(2.5±0.5)%,处理温度49~54℃,处理时间为20min。 方案2:奥氏体铬不锈钢,例如,Cr18型、Cr23~25型,溶液配方为溶液中含有66%的硝l酸25%~45%(体积比),处理温度21~32℃,处理时间为30min。
关于不锈钢5大着色工艺方法介绍。
⑴化学氧化着色法; ⑵电化学氧化着色法; ⑶离子沉积氧化物着色法; ⑷高温氧化着色法; ⑸气相裂解着色法。 各种方法简单概况如下: ⑴化学氧化着色法:就是在特定溶液中,通过化学氧化形成膜的颜色,有重铬酸盐法、混合钠盐法、硫化法、酸性氧化法和碱性氧化法。一般“茵科法”(INCO)使用较多,不过要想保证一批产品色泽一致的话,必须用参比电极来控制。 ⑵电化学着色法:是在特定溶液中,通过电化学氧化形成膜的颜色。 ⑶离子沉积氧化物着色法化学法:就是将不锈钢工件放在真空镀膜机中进行真空蒸发镀。例如:镀钛金的手表壳、手表带,一般是金***。这种方法适用于大批量产品加工。因为***大,成本高,小批量产品不合算。 ⑷高温氧化着色法:是在特定的熔盐中,浸入工件保持在一定的工艺参数,使工件形成一定厚度氧化膜,而呈现出各种不同色泽。 ⑸气相裂解着色法:较为复杂,在工业中应用较少。
探究不锈钢凹槽管扩口裂纹产生的原因
为寻找不锈钢凹槽管扩口裂纹产生的原因,利用光学显微镜、拉力试验机及硬度测试仪对其扩口裂纹及加工过程中的硬度积累环节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1)热处理软化效果不良造成不锈钢凹槽管硬度较高,容易产生扩口裂纹。 2)随着拉拔加工道次的增加,不锈钢凹槽管的硬度升高;随着拉拔加工的管径变小,其硬度呈线性增长,说明连续拉拔加工会导致不锈钢凹槽管硬度升高。虽然每一道次拉拔之后都有中间热处理,但并不能使其***到原始的硬度状态,说明中间热处理不能使残余应力完全消除,而且随着拉拔道次的增加,这种状况在逐渐积累。 3)延伸系数大时不锈钢凹槽管硬度增加得多些,而延伸系数小时其硬度增加得少些;随着延伸系数的增大,不锈钢凹槽管拉拔加工后硬度升高加快;当延伸系数超过1.20时,硬度增加更快。 4)不锈钢凹槽管的直径越小,加工道次越多,其硬度越高,导致扩口不合格的几率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