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挤压铸造
是使液态或半固态金属在高压下凝固、流动成形,直接获得制件或毛坯的方法。它具有液态金属利用率高、工序简化和质量稳定等优点,是一种节能型的、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金属成形技术。
直接挤压铸造:喷涂料、浇合金、合模、加压、保压、泄压,分模、毛坯脱模、复位;
间接挤压铸造:喷涂料、合模、给料、充型、加压、保压、泄压,分模、毛坯脱模、复位。
技术特点:
1、可消除内部的气孔、缩孔和缩松等缺陷;
2、表面粗糙度低,尺寸精度高;
3、可防止铸造裂纹的产生;
4、便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应用:可用于生产各种类型的合金,如铝合金、锌合金、铜合金、球墨铸铁等。

铸造模具种类很多,根据加工对象和加工工艺可分为:①加工金属的模具。②加工非金属和粉末冶金的模具。包括塑料模(如双色模具、压塑模和挤塑模等) 、消失模模具、橡胶模和粉末冶金模等。根据结构特点,模具又可分为平面的冲裁模和具有空间的型腔模。模具一般为单件,小批生产。
铝铸件要按所成型工艺来选择不同的铸造模具。模具主要分为五金模具、塑胶模具、以及其特殊模具。五金模具分为:包括冲压模 ( 如冲裁模具、弯曲模具、拉深模具、翻孔模具、缩孔模具、起伏模具、胀形模具等)、锻模(如模锻模、镦锻模等)、挤压模具、挤出模具、压铸模具、锻造模具等;非金属模具分为:塑料模具和无机非金属模具。而按照模具本身材料的不同,模具可分为:砂型模具,金属模具,真空模具,石蜡模具等等。其中,随着高分子塑料的快速发展,塑料模具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塑料模具一般可分为:***成型模具,挤塑成型模具,气辅成型 模具等等。
铸造模具除其本身外,还需要模座、模架、模芯导致制件顶出装置等,这些部件一般都制成通用型。 模具企业需要做大做精,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技术、资金、设备等条件,确定产品***和市场***,这些做法尤其值得小型模具企业学习和借鉴,集中力量逐步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所以,我国模具企业 积极努力借鉴国外这些***企业的经验,以便其未来 好的发展。
铜合金的砂型铸造工艺
1、确定铜合金铸造工艺方案的原则
确定铸造工艺时 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合金的凝固温度范围:凝固温度范围宽的合金,如锡青铜、磷青铜类,特点是糊状凝固,补缩困难,容易产生微观缩孔和晶內偏析(或称树枝状偏析),难以保证合金的致密性。确定此类合金的铸造工艺,应设法使合金同时凝固,使微观缩孔分散,分布均匀;或尽量加大铸件在铸型中的温度梯度和冒口压头,加快冷却速度,争取较大的补缩。凝固范围小的合金,如黄铜、无锡青铜类,特点是收缩大,容易产生集中缩孔。确定此类合金的铸造工艺,应设法使合金顺序凝固,加大冒口使之得到充分补缩,保证铸件无缩孔出现。
(2)合金的氧化倾向:铝青铜、黄铜类合金,因含有易氧化元素(如A1、Zn、Si等),容易产生氧化夹杂,特别是在浇注过程中产生的所谓二次氧化夹杂,难以去除,因此,确定此类合金的铸造工艺, 设法使合金平稳流入铸型,同时要采取集渣包和过滤网等撇渣设施。
(3)合金的裂纹倾向:铜合金与其他金属相比,裂纹倾向是较小的。但热脆性较大而高温强度较低的锡青铜类,在实际生产中也出现裂纹或微观裂纹,使铸件不能承受水压试验。所以对此类合金除了在设计铸造工艺时应给予注意外,还应选用退让性较好的造型材料。
设计铸型工艺时应以上述合金特性为基础,再根据铸件的结构特点、技术及精度要求等因素合理地确定工艺方案。
根据合金的铸造性能,铜合金的铸造工艺可分为锡青铜、磷青铜类和黄铜、无锡青铜二类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