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反季节蔬菜和水果,是和“应季”来对比的。我国大部分国土处在北温带,四季分明,夏天和冬天的日均温度差个三四十度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植物的生长会有很明确的季节性周期,不同的蔬菜水果成熟上市的时间,往往局限在几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也就成为了“应季”的东西。当然,对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所谓应季,也就是应了夏秋两季。大部分的水果蔬菜会集中这两个季节成熟。至于另外的日子,传统意义上非要扯应季,北方人民能用来应冬春两季的蔬菜,也许就是冬储大白菜、土豆或者腌菜泡菜之类的吧。
如果你很难买到丰富和足够的“应季”蔬菜水果,那反季节蔬果怎么都比你选择少吃蔬菜水果好;大棚蔬果的确有使用药的情况,但非大棚蔬菜一样也有。不管是应季还是反季,***对于蔬菜水果的药使用和残留标准都是一样的,不会因为反季节就放松。所以从安全的方面来看,不管是在什么季节,选择安心的渠道购买,认真清洗和削皮,都是同样需要关注的点。
研究对象和健康结局:
研究中一共涉及了18个***的13万多成年人,绝大多数是体力劳动者。对每一个地区被调查者吃各类食物的量做了调查,对跟踪7.4年中的因病亡情况、重大心脑血管***的情况也做了调查。
食物份数计算:
这项研究先把蔬菜、水果、豆类合并作为一大类食物,把它们按「份」来计数,看看多吃和少吃会有什么健康效应。其中水果或蔬菜每份是125克生重,豆子每份150克熟重。
这里说的豆子,不是做豆腐的黄豆,而是当杂粮吃的那些芸豆、豌豆、小扁豆之类。不管豆子软点硬点,大点小点,反正都按煮熟之后的重量算。
我真的有点晕,如果一天要吃150克熟豆子,我下锅的时候该放多少生豆子呢?
在我国,食物的推荐数量都是按照生重来推荐的。否则多放点水,少放点水,熟重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