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色要均匀。无论偏亮还是偏暗,都一定要均匀、统一。切勿一段亮、一段暗。或者多数偏亮中夹杂几个“发闷”的音,多数偏暗中跳出几个亮得特别的音。
音色要避免过亮过暗。例如各种类型品牌钢琴调律理论知识和工具使用、调律姿势、运扳要领、“握钉力”保护等技能,并且经过了长期的训练,确实达到了训练要求。过亮的会觉得音色过于单一,变化可能性偏小,弹奏深沉暗淡的曲调时,就不好控制。这种琴用得久了,有的还会变得声音刺耳。过暗的,会有压抑感,好像“一针扎不出血”,不能把热情、***痛痛快快地表现出来。这种琴的音色变化幅度也偏小。好是明暗适中,有较大的音色可塑性。
在一些艺术院校,钢琴的使用率很高,十几二十年后机件磨损就很严重,在正确的维修,部件更换的情况下仍可继续使用二、三十年的也不在少数。一般情况下很多物品,“弃之不用”更易损坏,就钢琴而言,都是“用之过度”,比不用损坏的速度更快的多,对钢琴的要求还与使用目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在家庭中,钢琴教师或演奏程度很高的学生,钢琴使用率也很高,在每日长时间的使用中,虽然也经常进行维修***甚至对部分零件进行更换,但其键盘的敏感、舒适度会逐渐下降,声音也会出现“亮而薄”的老琴的特征,虽然换上新弦槌会有所缓解,但音板的老化是不可避免的。
钢琴调律的工作内容除了调律外,还包括钢琴修理、机件调整、音色处理,甚至包括为用户答疑。在19世纪上半期,西欧***的钢琴音乐发展已步入浪漫主义时期,而此时,钢琴随着传教士与外国商人才刚刚走进中国。之所以有人把一位出色的调律师称为“钢琴华佗”,是因为当钢琴有“毛病”时他能“治”(修)好;当机件失调时,他能调整好;当音律不准时,他能把音准调好;当音色不均匀时,他能整理好;当用户提问时,他能解答好。有些朋友确实有音乐艺术功底,但毕竟隔行如隔山,不具备钢琴维修、调整、调律等一整套***技能,就***调律(是否胜任不谈),如果遇到机件有故障,用户又要求及时排除时,就可能因一时半会摸不准“脉”,而不能“对症下药”,排除故障只好靠碰运气,碰准了算走运,如果碰不准,故障没真正排除时(甚至还给用户的琴留下了后遗症),就找些客观理由以便体面地离开用户家。时间一长,恐自毁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