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钾与氮在生理功能方面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认为,钾供应量充足,是有效地利用氮肥和光合作用系统保持***的佳运行的关键,氮营养良好的作物施钾增产效果明显。钾与磷,当磷是主要限制因子时,单独施用氮、钾肥增产效果很小。钾与钙在吸收上有明显的竞争作用,当钾离子进入细胞比较多时,阻碍了其他阳离子的吸收。钾与镁之间有拮抗作用,土壤施钾越多,植物对镁的吸收越少,反之施镁肥越多,植物对钾的吸收越少。磷肥中容于水的肥料比如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而钙镁磷肥和磷矿粉难溶于水,不能用于追肥。
确定***的佳施肥期和施用方法
多数作物施用钾肥以作基肥或与前期追肥相结合较好,基肥要施到较深的土层中,追肥也要尽量施到湿土层,以减轻钾离子的固定。当植株出现明显缺钾症状时,必须及时追施,根据作物种类的不同,可采用撒施、条施、沟施、穴施等,在作物大量需钾时期或作物临界期(例如谷粒灌浆),可通过叶面喷施供给钾肥,当土壤干旱不利于根系吸收也可进行叶面喷施。非正规厂家养分含量一般会用氮磷钾含量总和≥百分之几这样的字样出现。
配合施用:水溶肥料为快速肥料,一般只能作为追肥。特别是在常规的农业生产中,水溶肥是不能替代其他常规肥料的。要做到基肥与追肥相结合、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水溶肥与常规肥相结合,以便降低成本,发挥各种肥料的优势。另外,水溶肥千万不要随大水漫灌或流水灌溉等传统灌溉方法施用,以避免肥料浪费和施用不均。
尽量单用或与非碱性***混用:蔬菜出现缺素症或根系生长不良时,不少农民多采用喷施水溶肥的方法加以缓解。在此提醒,水溶肥要尽量单独施用或与非碱性的***混用,以免金属离子起反应产生沉淀,造成叶片肥害或药害。
避免过量灌溉:以施肥为主要目的灌溉时,达到根层深度湿润即可。不同的作物根层深度差异很大,可以用铲随时挖开土壤了解根层的具体深度。过量灌溉不仅浪费水,还会使养分淋失到根层以下,作物不能吸收,浪费肥料。特别是水溶肥中的尿素、硝态氮肥(如硝的酸钾、硝的酸的的铵钙、硝基磷肥及含有硝态氮的水溶性肥)极易随水流失。第3,水溶肥溶于水,进入地下,被植物吸收,因此,与植物根系接触面大,吸收快,吸收率高,减少了因植物来不及吸收而造成的肥料损失,因此,随水施肥利用率高。
防止地表盐分积累:大棚或温室长期采用滴灌施肥,会造成地表盐分累积,影响根系生长。可采用膜下滴灌***盐分向表层迁移。
氮肥是植物生长需要的大量元素之一,氮肥功能,过量与缺乏的表现以及有哪些种类如下:
氮肥的功能:
1.生物结构,蛋白质的组成成分——氨基酸的构成元素。几个氨基酸组合成多肽,构成小分子蛋白,***后组成蛋白质;
2. 遗传物质DNA 的组成成分;
3.参与叶绿素的合成,叶绿体中含有许多蛋白质;
4. 氮元素移动性好,
5.很多活性物质都是蛋白质如各种酶,有机物等
6.促进营***长,使作物根茎叶的生长达到一定长势,为后期的优质高产打下基础。
氮肥的过量使用会有哪些表现:
1.植株徒长,导致开花结果推迟;
2.营***长过旺,作物体内的有机物积累减少,农作物的抗病性下降,果实风味下降;
农作物的茎节又细又长,易倒伏;
3.氮肥使用过量导致土壤中的无机盐含量升高,使土壤酸化、出现盐害。
氮肥的缺乏:
氮肥是作物结构性物质,一旦缺乏,植株又瘦又小,底部叶片发黄。
氮肥的种类:
氮肥分为三种类型:酰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
酰胺态氮 尿素
尿素的特点:
易溶于水,生理中性,适合做底肥、追肥、叶面肥;
尿素在脲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铵态氮,易被土壤胶体吸附,不易流失,但是使用尿素后,不能马上浇大水,
不能和碱性肥料混合使用,易产生氨气危害;在碱性土壤使用时,要深施20-30CM,防止氨气危害;
生理中性,不会使土壤酸化,可以长期使用,一次性用量不能大:底肥每亩不超过40斤,追肥不超20斤;
尿素是有机小分子化合物,作为叶面肥可以直接吸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