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内容。
一是改造林相。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二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入1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美丽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重显绩、轻潜绩。在工作中,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道路硬化、门前花砖铺设、中心广场、绿化苗木栽植或统一风格的移1民搬迁新房建造,这些固然需要重视,但是有些基础性的工程可能比这些还重要,例如排水渠修建、护坡加固、排污主管线规划(预留或铺设)、污水处理站、公共厕所以及各户卫生厕所管线预留等。造成目前的现状是有些大家公认建设的好的村,表面上看超来很好,但是对群众来讲还不舒心、不安心,还有诸多公共建设考虑不到位造成的生产生活障1碍1性问题。
如何推进美丽乡村文化建设。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民风美在内的整体美。因此,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综合工程,需要坚持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发展。要警惕生态至上主义、经济至上主义、***至上主义对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