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腿蜂的发育与温度密切相关
15℃以下时雌蜂不能产卵;23.1℃时完成一个世代需53d~62d;25.9℃需29d~30d;28℃~30℃时需21d~24d。卵、幼虫、茧、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85℃、14.69℃、11.51℃、12.58℃;有效积温分别为46.69日度、73.21日度、225.42日度、359.27日度。该蜂对湿度的应用范围较广,在相对湿度40%~90%条件下均能正常发育,但相对湿度大于80%时茧易发黄。肿腿蜂的成虫和蛹均能经受-24℃的低温,能在海拔1200m~1450m的地区越冬,但在海拔1700m以上时,因冬季气温低,肿腿蜂不能越冬。
种类介绍
瓢虫的种类非常繁多,任何时候我们都能在花园里发现不同种类的瓢虫。我们可以从它们的颜色上加以区别,有些是***,有些是桔色或红色,我们也可以根据它们的体型来区别,有些体型瘦小,有些则较为粗壮。识别它们的途径是通过它们身上的斑点,有些瓢虫有两个斑点,有些有9个,有些有12个,有些则一个也没有。
全世界记载约500属5000种。中国已记录近400种。其中,植食性的品种约占1/6。食植瓢虫亚科的大多数种类取食茄科、葫芦科、菊科植物,也有的取食豆科、禾本科、葡萄科、八仙花科、毛茛科、荨麻科、***科、***科等植物,少数种类取食蕨类(海金砂科)。其中一些种以栽培作物为食,例如分布于古北界的马铃薯瓢虫和分布于印度-马来亚区的茄二十八星瓢虫危害马铃薯和茄子;分布于印度-马来亚区的瓜裂臀瓢虫为害瓜类;分布于印度-马来亚区的大豆瓢虫和分布于北美的墨西哥豆瓢虫为害大豆。这些都是重要的栽培作物害虫。在瓢虫亚科中的食菌瓢虫族以***为食。
人工饲养七星瓢虫
人工饲养七星瓢虫,首先要解决饲料问题。可以到野外采集天然饲料——蚜虫,但这种方法费工多,有时还不易采到。所以用人工培养大量蚜虫,满足七星瓢虫食用。可用蚕豆苗人工培养蚜虫。当分栽的蚕豆苗长出3-4厘米高时,把野外采集的少量蚜虫放在豆苗上,在室温20-30℃、相对湿度60%-70%的条件下培养10-15天,蚜虫就能大量繁殖,这时就可用蚜虫作七星瓢虫的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