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冷剂的编号表示方法
为了书写和称谓方便,国际上统一规定用字母“R”和它后面的一组数字及字母作为制冷剂的编号。具体的表示方法在GB7778—1987中已有明确规定。现简述如下。
1)卤代烃 卤代烃是三种卤素(氟、氯、)之中的一种或多种原子取代烷烃(饱和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原子所得的化合物,其中氢原子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如二氟二氯(CCl2F2)是氟和氯原子取代了(CH4)中所有的氢原子而得的化合物,卤代烃根据烷烃中H 原子被卤素取代的差异,可分为六类。

① 全氟代烃,或称氟烃(FC),烷烃中氢原子完全被氟原子所取代,如CF4。
② 氯氟烃(CFC),烷烃中氢原子被氯和氟原子所取代,如CF2Cl2。
③ 氢氟烃(HFC),烷烃中氢原子部分被氟原子所取代,如C2H2F4。
④ 氢氯氟烃(HCFC),烷烃中氢原子部分被氯和氟原子所取代,如CHF2Cl。
⑤ 氢氯烃(HCC),烷烃中氢原子部分被氯原子所取代,CH3Cl。
⑥ 全氯代烃(CC),烷烃中氢原子完全被氯原子所取代,如CCl4。
由此可见,卤代烃的种类很多,但只有其中一部分被用作制冷剂。部分卤代烃制冷剂由于对环境有影响而被限制和禁用。
制冷剂都规定一识别的编号;以取代其化学名称、分子式或商业名称。国际上通用的编号法则是采用ASHRAE(美国供热、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学会)规定的编号法。对于卤代烃制冷剂,其编号与化合物的结构有着对应的关系,即是说根据编号可以推导出化学式,反之亦然。卤代烃的化学通式为CmHnFxClyBrz
空调工程、工业生产和科学试验中,制冷装置间接冷却被冷却物
空调工程、工业生产和科学试验中,常常采用制冷装置间接冷却被冷却物,或者将制冷装置产生的冷量远距离输送,这时,均需要一种中间物质,在蒸发器内被冷却降温,然后再用它冷却被冷却物,这种中间物质称为载冷剂。
载冷剂的循环是先在蒸发器中被制冷剂冷却并送至冷却设备中吸收被冷却系统的热量,然后返回蒸发器将吸收的热量传递给制冷剂,同时载冷剂重新被制冷剂冷却。
使用载冷剂能使制冷剂集中在较小的循环系统中,并将冷量输送给较远的冷却设备。
载冷剂的选用原则是什么
载冷剂的选用原则
1、比热尽量大:减小载冷剂流量,节省泵耗
2、凝固温度低于蒸发温度4~8℃,沸点高
盐水:凝固点=蒸发温度-(6~8℃)
乙二醇溶液:凝固点=蒸发温度-(4~6℃)
3、浓度低于合晶点浓度
4、导热系数大:节省热交换面积
5、比重小、粘度小:降低扬程,节省泵耗
6、腐蚀性小:否则需要缓蚀剂或抗腐蚀部件
7、***,化学稳定性好
8、价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