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光膜是一种已制成薄膜可直接应用的逆反射材料,也是应用为广泛的一种逆反射材料。 1937年,世界上第1块反光膜在美国的一家实验室诞生。通常有白色、***、红色、绿色、蓝色、棕色、橙色、荧光***、荧光橙色、荧光黄绿色,国外还有荧光红色和荧光粉色。是交通标志大规模应用反光膜历史的起点。193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公路边,第1次在露天条件下使用了一块用反光膜制作的标志牌,从此,揭开了一系列反光产品用于交通标志的新时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交通安全行业
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这种开始制造的反光膜,被冠以"工程级"反光薄膜,广泛开始用于道路交通标志。 此后,用于衣物等个人安全防护领域的反光膜等一系列产品,也伴随着合成树脂的问世,社会发展的需要,陆续被开发出来。需要多注意的一点是,工程级反光膜的亮度稳定性、亮度强度和耐侯性,都是一些考察这类反光膜生产质量的一些重要依据。此后,伴随着一系列材料科技和光学技术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微棱镜反光材料的出现,使这种开始主要用于交通标志的反光材料,开始逐步被更新、更好的反光材料所代替。
反光膜按其逆反射原理,可分为玻璃珠型和微棱镜型;玻璃珠型反光膜按其结构分为透镜埋入型和空气胶1囊型两种,前者为工程级反光膜、超工程级反光膜,后者为高强级反光膜,高强膜已将玻璃珠型反光膜的反光性能发挥至到极限,但仍无法与同级别的微棱镜型反光膜相比。***标准是依据反光膜的反光性能、使用寿命将反光膜进行分类或是分级,原国标分为五个级别,新国标分为七类。在白天以其鲜艳的色彩起到明显的警示作用,在夜间或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其明亮的反光效果可以有效地增强了人的识别能力,看清目标,引起警觉,从而避免事故发生,减少人员***,降低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