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家论述:①《本草经疏》:"紫1菀,观其能开,取恶涎,则辛散之功烈矣,而其性温,咳逆喘嗽,皆阴虚肺热证也,不宜专用及多用,即用亦须与天门冬、、麦冬、苦寒之药参用,则无害。"②《本草通玄》:"紫1菀,辛而不燥,润而不寒,补而不滞。然非独用、多用不能,小便不通及溺血者服一两立效。"③《本草正》:"紫1菀,辛能入肺,苦能降气,故治咳嗽上气、痰喘,惟肺实气壅,或火邪刑金而致咳唾脓血者,乃可用之。观陶氏《别录》谓其补不足,其亦言之过也。"
揭示紫1菀母根的结构、主要***成分积累部位及其与根和根茎的含量差异,为母根入药提供显微化学依据。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化学法和HPLC法相结合。结果紫1菀母根的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束和髓,有的表皮被后生皮层取代,分泌道散布于皮层当中,束中形成层明显,韧皮部外侧有少量纤维;三萜皂苷成分主要分布于韧皮部;黄酮类成分积累于皮层和髓部;不同紫1菀酮、槲皮素和山萘酚含量:根〉母根〉根茎。结论母根紫1菀酮含量符合药典标准,建议种栽后的多余母根入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