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个工序1)浸泡把捆束着的构皮原料打开,浸在清水中,3 - 5 天之后,再捆成小把,然后再浸2 - 3 天就打捞出水。一般冬季浸泡约20 天,夏季11 - 12 天,秋季只用8 天。2)加石灰将构皮堆放在地上,然后用铁钩钩放进调好的石灰浆中,随即捞出放入蒸煮锅(石头砌成的窑) 中。石灰的碱化作用将使构皮发软、脱皮。3) 蒸煮构皮装满蒸煮锅后,加上清水,燃柴火蒸煮,3 - 4 天后,构皮在蒸煮锅中呈现黄褐色,再从蒸煮锅中捞出。白棉纸比一般的构皮纸坚韧,纵横向拉力强,***常用于捆的白棉纸一般裁成10CM宽,50-60CM长。4)去灰大水池中用清水反复搓洗,把不干净的***外皮洗去,并除去大部分石灰,放入缸中,加满清水浸泡一天,用棍棒搅拌清洗后,把水放出,再换新水浸泡一天,如此反复达10 余次,共20 天之久,此时料中的石灰已完全洗去。






敦煌出土大量古纸再次tui翻蔡伦是造纸术发明人。多年以来,中国使用的教科书告诉人们,东汉时期蔡伦开始造纸。而二十世纪以来有几项考古发现表明,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中国就有“纸”,这两种观点引起了学术界40多年的争论。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纸似乎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明: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纸。10)加药经过冲碓后纸料纤维已经非常均匀,此时可放到捞槽中,加清水调稀,并把残余灶灰完全洗去,再加沙松树根汁作为纸药,每抄2把纸(700张)用5桶沙松树根。···········









汉代麻纸制造过程,根据我们的实验研究,大体上是把麻头、破布等原料先用水浸,使它润胀,再用斧头切碎,用水洗涤。然后用弱碱性草木灰水浸透并且蒸煮,这可以说是后世碱法化学制浆过程的滥觞。通过碱液蒸煮,原料中的木素、果胶、色素、油脂等杂质进一步被除去,用清水漂洗后,就加以舂捣。捣碎后的细纤维用水配成悬浮的浆液,再用漏水的纸模捞取纸浆,经脱水、干燥后就成纸张。如果纸表皱涩,还要砑光,方能书写。苦竹较粗一点,但质量也比较好,适于制造红青梅纸及包裹纸,造纸所用的竹,产于鹤庆马耳山(西山)及东山一带,全部是野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