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用于生产钛精密铸件的工艺有三种:
(1)石墨型壳工艺。
(2)金属面层陶瓷型壳工艺。
(3)氧化物陶瓷型壳工艺。价格低廉,可用于中小铸件生产,后两种可用于大型薄壁精密铸件生产。
钛在熔融状态下非常活泼,长期以来未能找到适合的熔铸方法与造型材料,从70年代以后,钛合金大型薄壁精密铸造技术得到开发与应用。在其材料使用性能接近或等于航空钛锻件的前提下,成本降低50%左右,因而铸钛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钛的强度与某些钢材类似,但重量却要轻45%。但这不是钛在器-械和植入物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的优异的耐腐蚀性能、生物相容性,以及它并没有磁性。
微孔结构的钛对植入***还有另外两个优点:它降低了材料的刚性,从而减弱了应力遮挡效应;第二它可以引入骨骼的生长,加强植入物与***的结合。
微阵或桁架结构的钛材料结合了低密度、高强度和刚性,以及优良的抗损坏性能。目前,制备该类材料的方法主要包括复型精密铸造,堆叠线阵列的烧结,或者钛粉的选择性电子束/激光烧结。
***近,来自美国、日本和韩国的科学家们发展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制备具有三维微结构的钛材料。他们首先利用打印的方法制备两层网格,然后将网格卷成圆柱体,并通过部分真空烧结将它还原成钛。
实验用TA18钛合金为采用3t真空自耗电弧炉经2次熔炼得到的Φ600mm×2400mm铸锭。铸锭再经16MN快锻机锻成棒坯,再经深孔钻镗床钻镗孔后,用铜薄板包覆,在3500t挤压机上挤压成Φ70mm×8㎜管坯。管坯采用以下2种冷轧工艺轧制Φ48mm×5mm成品管材。微阵或桁架结构的钛材料结合了低密度、高强度和刚性,以及优良的抗损坏性能。
工艺1:Φ70mm×8㎜管坯,两辊冷轧开坯→Φ54mm×6㎜,退火、精整→Φ54mm×6㎜,三辊冷轧→Φ51mm×5.5㎜,三辊冷轧→Φ48mm×5㎜成品管。
工艺2:Φ70mm×8㎜管坯,两辊冷轧开坯→Φ54mm×6㎜,退火、精整→Φ54mm×6㎜,两辊冷轧→Φ48mm×5㎜成品管。
对工艺1和2生产得到的Φ48mm×5㎜管材分别按照600℃×1h、650℃×1h、700℃×1h和750℃×1h进行真空退火处理,热处理后在RX-600箱式电阻炉内加热到500~600℃保温30min,进行矫直,并用150A14塞尺检测其平直度。再通过镗孔和机械抛光的方法分别消除管材内外表面的氧化污染层,得到成品管材。在对热轧钛卷进行表面处理时一般采用酸洗工艺,利用以作为主要成分的混酸对热轧钛卷表面的氧化层进行腐蚀。试验结果表明:
(1)与工艺1相比,采用工艺2可以容易地获得满-足标准要求的TA18厚壁管材,且轧制过程相对平稳,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其综合性能也优-于工艺1生产的管材。
(2)700℃×1h真空退火,管材的室温力学性能可达到佳匹配,且等轴***晶粒加细小均匀。
(3)经热矫直后TA18厚壁管材的平直度可以达到0.75mm/m左右,镗孔后内表面粗糙度平均为0.864μ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