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台膜结构在国外的很早设想和专利是1917年英国Willian Lanchester应用于******的充气帐篷,但直到1946年美国Walter Bird才第壹次建造了直径15m的充气穹顶。1967年德国F.Otto设计的蒙特利尔展览会西德馆索膜支承膜片结构开启了现代看台膜结构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此之后,看台膜结构开始在西方发达***开始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云南爽达膜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膜结构的研究、设计、开发、制作和安装的***公司。

小品膜结构和功能性看台膜结构建筑几乎遍布大江南北,街头或公园雕塑、遮雨棚、露天车库棚、门廊、收费站、加油站等膜结构随处可见,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收费站的看台膜结构建筑(图6)建于2007~2008年,建筑面积3500m2,采用ETFE和PTFE看台膜材交错布置,展开面积3385m2。支承结构体系类似于悬索桥,两端由两个梭形桅杆作为桥塔,跨度166m。前后为边环索,每根桅杆顶部交叉下拉7根吊索与前后边索相连,膜顶中间设置谷索,谷索与边环索之间由联系索联结,每根桅杆顶部有两根下拉索与外侧的锚座节点相连保持平衡。

在1996~2005年的早期看台膜结构应用中,PVC膜材因为其相对低廉的价格和易于安装的特点占了多数,唯1的例外是外方公司Birdair,Inc.设计和施工的上海八万***育场。但是,早期PVC材料无论其自洁性能还是耐久性能均不尽人意,在应用10年左右后,大部分PVC看台膜结构均呈现较差的表现:膜面脏污、泛黄、破损等。相比较而言,上海八万***育场膜面给人的感觉都是随使用期的延长约来越白、越来越整洁。所以,近十多年以来,业主和建筑师越来越青睐PTFE膜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