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线束与汽车同步诞生的。汽车的初始状态,结构简单,机械控制占主导地位,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人们更着重汽车机械性能方面的研究,汽车电线束仅作为整车的一个部件,始终没有得到过重视,对其技术质量的评价也只是电路的导通与否,汽车电线束的加工工艺为手工的铰接、焊接、栓接等落后工艺,其连接器等零件的可靠性、互换性和缺陷的可维修性就更差了。
80年代初,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拉动了压接工艺的进步和成熟,尤其是全自动压接机的问世,使汽车电线束的制造技术产生了质和量的飞跃,汽车电线束的单线抗拉强度大大提高,机械性能趋于稳定,压接点的电压降可得到有效控制,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降低,整车的可靠性成倍提高,同时汽车电线束的功能由单一的供电回路扩大到信号传递。
进入90年代后,除原有的仪表系统、发动机系统、照明系统等日益完善外,相继出现了安全气囊系统、刹车防抱死系统、中控锁电动门窗系统、防盗系统、电动座椅系统以及汽车音响系统和汽车导航系统等等,大大提高了汽车的智能和可靠性。然而,电气系统的增加直接导致了终端电器的增加,不仅增加了能耗,信号传输能力也收到了强烈的挑战。解决的办法就是增加电线回路,使电线束、连接器、继电器、传感器等不可避免地剧增,汽车电线束的重量和体积也达到了汽车难以承受的范围,一辆中档水平的轿车,有上百对连接器、数以千计的接点,所用的导线总长度达1500-2000m。

汽车线束生产制造过程中,对于需要合线连接的导线一般采用超声波焊接机对合线接点进行焊接。超声波焊接通过焊头将机械振动直接传输至需要压接的汽车线束。
汽车线束超声波焊接机工具头主要是有焊接头、铁砧连接块、铁砧顶块、聚合模块4个部件构成。焊接时,将线垂直排列紧,贴着铁砧连接块,脚踏开关后,聚合模块向铁砧顶块方向移动,同时铁砧连接块连接铁砧顶块一同向下移动,将汽车线束紧急压在焊接区域内,焊接头产生振动,将能量传递给铜线,从而使汽车线束焊接在一起。在焊接时,除焊接头振动外,其他工具头都是不懂的。焊接完成后,聚合模块退回,铁砧顶块退回,同时铁砧连接块升起,从而可取出线束。由于焊接头是震动的,而其他工具头是固定不动的,为防止各工具头与焊接头之间形成焊接而损坏焊接机,故焊接头上表面与聚合模块地面、铁砧顶块侧面与铁砧连接块侧面留0.025mm的间隙,使焊接头不能与其他工具头相互接触。这些间隙之间也不能留有碎铜等杂物,否则焊接时会造成工具头工作表面燃蚀,严重时可损坏电路板。由于超声波振动是由焊接头产生的,其能量是由焊接头传递到铁砧顶块的,故越靠近焊接头能量越大,并且能量是由上向下传递的,故放置线时应将粗线放在下端,贴近焊接头面,较细的线依次向上垂直排列,这样可使粗线获得大的能量,从而防止过焊或焊接不足。而垂直排列可防止侧面焊接,从而保证焊接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