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分钟告诉你什么是汉服,为啥能这么火!
近年来,随着汉服运动的兴起,汉服又重新回到大众视野。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误解,他们将汉服与日、韩文化联系起来,不能正视我国的传统文化。今天,成博士在请教了高人之后,特地为大家介绍一些对汉服常见的知识点,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先从汉服的特点说起:
交领右衽
汉服基本都是右衽的(领子朝向右手方向,左衽是胡服及死人的穿着方式)

无扣结缨
(汉服几乎全由系带结缨的方式穿戴。所以“系带”和“右衽”一样成为了汉服一个外在的显著特征)
在接触汉服时,大家往往会有一些误区:
汉服不是汉朝的服饰,是汉族的传统服饰。
汉服不是cosplay,cosplay意指动漫、游戏、小说中的角色扮演。
汉服不是古装,古装是指具有古典元素与韵味的服饰,如影视装、影楼装等,而汉服是有严格形制要求的民族服饰。
汉服也可与现代元素搭配,因为汉服复兴的目的是将汉服引入到现代社会中来,而非重回古代。
汉服并非只能在舞台上呈现,也可作日常服饰使用。
清朝服饰不是汉服,由清朝服饰演变而来的旗袍、马褂也不是汉服。
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服饰。然而近现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拥有人口的汉民族,中止自己的民族服装已经300多年。我们应当去了解、接受自己的传统文化。只有正式自己,中国才能更好的在世界范围内“走出去”。
为何现在有些汉服看起来很廉价?
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对汉服、汉风服饰乃至中华风***ita服饰感兴趣,而这些服饰往往迥异于我们日常的”便装“。
要问大家为何选择这样一般人眼里的“奇装异服”,答案里一定会有“好看”和“文化”,但是再进一步询问,究竟是配色和纹样“好看”,还是工艺和历史“有文化”呢?往往就含糊其辞了,很少人可以顺畅作答,或答案难免疏漏。
商家拍摄的中华风***ita服装
这就暴露了一个问题:很多人对于这些服饰的喜爱,更多还仅仅还停留在满足好奇心的层面上,讨论很容易沦为空谈。我接触过一些对于民艺、非遗怀抱理想的人,他们是很希望借由年轻人对于这些服饰的热情,从“好奇心”转化成有探索、有整理、有传承的“民族审美”。
那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们现在穿着的各类传统服饰中,应用了哪些中国传统技艺。

刺绣
刺绣可能是传统服饰常见、营造出”历史感“和”奢华感“的元素。刺绣是一个很大且很复杂的门类,以针线为工具在织物上做的多种装饰工艺都可以归类于刺绣。
比较让大家熟悉的是苏绣、蜀绣、湘绣和粤绣四大名绣。“四大XX”的提法***迷惑性,会让大家误以为刺绣只有这几种,实际上四大名绣皆为以丝线为主要线材的南方绣种,在针法上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如果我们去看前人的服饰,就会发现所运用的针法比我们如今看到的更为丰富也更为立体。
刺绣的优点是极其体现绣工的个人造诣,有很强的独创性,同一幅线稿交由不同地区的绣工会呈现出全然不同的效果,这可能也是刺绣类的非遗并没有被归入在“传统技艺”里,而是被放入了“传统美术”类目里的原因吧!
破茧成蝶:尚需“表里相得”——丝锦汉服生产制造厂家
在汉服复兴的同时,也出现不同的声音。有人表示,汉服是传统服饰、文化瑰宝,这不假,但应该把它放在博物馆里而不是现实生活中,否则,历史的倒退。也有人表示,时代已经变迁,现在穿汉服的不一定懂文化。不读四书五经,不晓君子六艺,不通宫商角徵羽,不奉恭俭勤良淑……这样的复兴只是皮毛,走不长远。
汉服爱好者表示,汉服是文化也是衣服,人们既可以只喜欢这件衣服的外在美,也可以深入了解它内在的礼仪文化,这些都无可厚非。始于颜值,终于内涵,见仁见智。
汉服复兴是在当代文化***化背景下,汉民族的文化溯源之旅,也是国学复兴、民间信仰复兴、传统礼仪复兴等大潮中的一条重要脉络,是国人在寻根历程中的一场回归,目标是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因此不必过于苛责人们喜欢汉服华美的外表,可以将其看作传统文化复兴的表征和机遇,加以适当引导,让人们由表及里、追根溯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