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会问粘度这么低,油膜强度和高温抗剪切能力够用吗?
其实大家不用担心,随着全合成机油的广泛运用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事实上以前也不是不可以用低粘度机油,但是在全合成机油没有大面积推广的时候,用低粘度的矿物油是满足不了发动机对油膜强度上的要求的,所以用矿物油或者是半合成油只能用5W-30的才可以。
有了全合成机油的保护就可以用很低的机油粘度也可以做到足够的油膜强度和高温抗剪切能力,这样发动机就可以使用更低一点的机油粘度既保证润滑又可以降低油耗一举两得。
但是低粘度机油也不是没有短板的,比如一些大排量大马力高转速的发动机就不建议用,因为虽然全合成机油提升了机油的强度,但是也不是无限度的,一旦超过了机油的极限也还是会出现油膜强度不够的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车友在用了低粘度机油后暴1力驾驶时感觉发动机噪音大动力不足的原因。低粘度机油只是适合平时正常驾驶,并不适合开车比较猛的用车习惯,如果是喜欢暴1力驾驶的车友还是建议用高一个粘度标号的机油比较合适,这样对发动机更好一些。
润滑油是怎么保护汽车发动机的?简单来说,润滑油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是不停循环工作的,每一次循环主要经过以下几步骤:
聚集油底壳
油底壳位于发动机下部,是贮存润滑油的装置,当汽车没有发动的时候,润滑油就安静的聚集在这里。
机油泵抽送
机油泵就是把润滑油运送到发动机各部件的运输机,通过这个装置,润滑油就有了一定的流动压力,可流入各输油管线中。
流经输油管线
输油管线是润滑油流向各个部位的高速公路,包括滤清器出油道、主油道、气缸盖油道等,润滑油就是从这些管线上循环往复流向各个需要润滑的部位。
进入集滤器、滤清器
集滤器、滤清器是润滑油进入部位润滑前的过滤装置,保证各类杂质和灰尘等不会随润滑油粘附在发动机部件上,可避免油泥、积碳的产生。
润滑各个部件
***后,润滑油就会流到曲轴主轴径、连杆轴径、凸轮轴轴径、凸轮轴、正时齿轮、活塞等发动机部件上,然后在这些部件的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油膜,防止它们相互摩擦,同时带走热量冷却发动机,清洁油泥、金属颗粒、杂质等,保证发动机良好运行。
旧车、旧款式发动机、高温环境用中黏度机油:
个人经验是其实在车辆行驶20000公里之后就可以考虑不必再依照车厂规定使用机油,适当使用浓一点机油,例如5W-40、10W-40无妨,因为这时发动机内部机件已经磨合出一定间隙,使用太稀的机油有时可能容易出现烧机油、机油乳化……之类问题。另外,老型号发动机例如众多自主品牌车厂爱用的万年三菱机,千万不要用黏度太低的机油,因为老工艺本来精度就不如当今,浓一点机油比较能确保机器正常运作。
另外,如果你的用车环境高温潮湿,也建议适当使用中黏度机油确保高温之下的油膜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