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头故障---磁头
划碰磁头划碰是一种硬盘故障,在硬盘读写头和旋转的硬盘片接触时发生,在磁盘表面的介质产生永i久不可***的损害。 磁头通常包裹在盘片表面的很薄的空气层中(1990年代中期采用薄液体层)。盘片的上层是聚四氟乙烯类似的物质,作为润滑剂。下面是一层溅射碳。这两层保护磁层(数据存储区),防止读写头的意外接触。刚生产出来的磁卡上面的磁性微粒是不显磁性的,这样的磁卡就象一张白纸,在人们需要在磁卡里输入一些信息才能使用。
在数字磁记录装置中则分别称作抹磁头、写磁头和读磁头。磁头还可以按磁迹形式分为单声道、立体声、八迹、十六迹、二十四迹等多磁迹磁头
硬盘的磁头数取决于硬盘中的碟i片数,盘片正反两面都存储着数据,所以一个盘片对应两个磁头才能正常工作。比如总容量80GB的硬盘,采用单碟容量80GB的盘片,那只有一张盘片,该盘片正反面都有数据,则对应两个磁头;而同样总容量120GB的硬盘,采用二张盘片,则只有三个磁头,其中一张盘片的一面没有磁头。磁头是硬盘中对盘片进行读写工作的工具,是硬盘中***精密的部位之一。
GMR磁头继承了TFI磁头和AMR磁头中采用的读/写技术。但它的读磁头对于磁盘上的磁性变化表现出更高的灵敏度。
磁头是用来探磁。磁头以前是用在胶带上,像录音带、录像来带等,胶自带上有磁粉,数据就是以磁粉的排列方向的方式存在胶带上,在胶带与磁头百相对运动时,磁头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度从而读取数据,或存入数据。
为避免磁头和盘片的磨损,在工作状态时,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只有在电源关闭之后,磁头会自动回到在盘片上的固***置(称为着陆区,此处盘片并不存储数据,是盘片的起始位置)。
MR磁头是通过阻值变化而不是电流变化去感应信号幅度,因而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读取数据的准确性也相应提高。而且由于读取的信号幅度与磁道宽度无关,故磁道可以做得很窄,从而提高了盘片密度,达到200MB/英寸2,而使用传统的磁头只能达到20MB/英寸2,这也是MR磁头被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这也是为什么***需要在严密的无尘环境下操作,一颗小小灰尘可能带来毁灭性的伤害。
硬盘的工作原理
现在的硬盘,无论是IDE还是SCSI,采用的都是温彻思特“技术,都有以下特点:
1。磁头,盘片及运动机构密封。
2。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表面平整光滑。
3。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
4。磁头对盘片接触式启停,但工作时呈飞行状态不与盘片直接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