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渗透(RO)膜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型分离技术。以超滤、反渗透为主的膜 法深度处理工艺在炼油、化肥、石化等行业的污水回用中得到了规模应用,其具有流程简单、操作方便 、占地面积小等优点。通常情况下,反渗透工艺的实际产水率不足75%,约有25%的浓水。RO浓水的深度 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弘峻环保对RO浓水的处理方式有提高回收率、直接或间接排放、综合利用、蒸发浓缩、去除污染物。针对不同水质利用不同的方法对RO浓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无论从经济利益还是社会利益来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高压泵配变频器除了可以减缓水泵启动时的水锤冲击,还可通过设定合理的运行压力,降低阀门节流耗能,全年至少可季度性节能15%以上。
弘峻水处理反渗透机
弘峻水处理反渗透机——反渗透膜预处理方法
反渗透膜过滤方式与滤床式过滤器过滤不同,滤床是全过滤方式,即原水全部通过滤层。而反渗透膜过滤是横流过滤方式(如图3-21 反渗透膜横向过滤示意图),即原水中的一部分水沿与膜垂直方向透过膜,此时盐类和各种污染物被膜截流下来,并被沿膜与膜面平行方向流动的剩余的另一部分原水携带出,但污染物并不能完全带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残留的污染物会会使膜元件污染加重,而且原水污染物及回收率越高,膜污染越快。原水中含有的盐类如Ca(HCO3)2、MgSO4等钙镁钠盐类,在流经交换树脂层时,阳离子Ca2 、Mg2 等被阳树脂的活性基团置换,阴离子HCO3-、SO42-等被阴树脂的活性基团置换,从而水就得到超纯化。
1 结垢控制
当原水中的难溶盐在膜元件内不断被浓缩且超过其溶解度极限时,它们就会在反渗透膜表面上沉淀,我们称之为“结垢”。当水源确定后,随着反渗透系统的回收率的提高,结垢的风险就越大。目前出于水源短缺或排放废水对环境影响考虑,提高回收率是一种习惯做法,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周全的结垢控制措施尤为重要。在反渗透系统中,常见的难溶盐为CaCO3、CaSO4和SiO2,其他会产生结垢的化合物为CaF2、BaSO4、SrSO4和Ca3(PO4)2。常用的阻垢方法是加阻垢剂。我车间用的阻垢剂为纳尔科的PC191,欧美的NP200。一般情况下,当标准化通量下降10~15%时,或系统脱盐率下降10~15%,或操作压力及段间压差升高10~15%,应清洗RO系统。
2 胶体和固体颗粒污染的控制
胶体和颗粒污堵会严重影响反渗透膜元件的性能,如大幅度降低淡水产量,有时也会降低脱盐率,胶体和颗粒污染的初期症状是反渗透膜组件进出水压差增加。
判断反渗透膜元件进水胶体和颗粒***通用的办法是测量水中的SDI值,有时也称FI值(污染指数),它是监测反渗透预处理系统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SDI(淤泥密度指数)是以单位时间内水滤过速度的变化来表示水质的污染性。水中胶体和颗粒物的多少会影响SDI大小。SDI值可用SDI仪来测定。
3 膜微生物污染控制
原水中微生物主要包括:细jun、藻类、真jun、病毒和其他高等生物。反渗透过程中,微生物伴随水中溶解性营养物质会在膜元件内不断浓缩和富集,成为形成生物膜的理想环境与过程。反渗透膜元件的生物污染,将会严重影响反渗透系统的性能,出现反渗透组件间的进出口压差迅速增加,导致膜元件产水量下降,有时产水侧会出现生物污染,导致产品水受污染。如某些火电厂反渗透装置在检修时发现,膜元件及淡水管侧长满绿青苔,这是一种典型的微生物污染。由于淡水资源日益缺乏,世界上反渗透水处理装置的能力已达到每天数百万吨。
膜元件一旦出现微生物污染并产生生物膜,对膜元件的清洗就非常困难。此外,没有彻底清除的生物膜将引起微生物的再次快速的增长。因此微生物的防治也是预处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尤其是对于以海水、地表水和废水作为水源的反渗透预处理系统。
防止膜微生物的方法主要有:加氯、微滤或超滤处理、臭氧氧化、紫外线杀菌、投加亚***氢na。在火电厂水处理系统常用的方法是加氯杀菌和在反渗透前采用超滤水处理技术。
氯作为一种灭菌剂,它能够使许多致病微生物快速失活。氯的效率取决于氯的浓度、水的pH值和接触时间。在工程应用中,水中余氯一般控制在0.5~1.0mg/L以上,反应时间控制在20~30min,氯的加药量需要通过调试确定,因为水中有机物也会耗氯。采用加氯杀菌,嘴 佳实用pH 值为4~6。但乳化油含有表面活性剂和起同样作用的有机物,油分以微米级大小的离子存在于水中,重力分离和粗粒化法都比较困难,而采用超滤膜技术,它使水和低分子有机物透过膜,在除油的同时去除COD及BOD,从而实现油水分离。
在海水系统中采用加氯杀菌与苦咸水中的情况不同。通常海水中还有65mg/L左右的xiu,当海水进行氯的化学处理时,xiu会首先与次氯酸反应生成次xiu酸,这样其杀菌作用的是次xiu酸而不是次氯酸,而次xiu酸在pH值较高的情况下不会分解,因此,海水采取加氯杀菌效果比在苦咸水中要好。当获得进水电导率数值时,必须将其转化成TDS数值,以便能在软件设计时输入。
由于复合材质的膜元件对进水余氯有一定要求,因此,采用加氯杀菌后,需要进行脱氯还原处理。
4 有机物污染控制
有机物在膜表面上的吸附会引起膜通量的下降,严重时会造成不可逆的膜通量损失,影响膜的实用寿命。
对于地表水来说,水中大多为天然物,通过混凝澄清、直流混凝过滤及活性炭过滤联合处理的工艺,可以大大降低水中有机物,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
5 浓差极化控制
在反渗透过程中,膜表面的浓水与进水之间有时会产生很高的浓度梯度,这种现象称为浓差极化。产生这种现象时,在膜表面会形成一层浓度比较高、比较稳定的所谓“临界层”,它妨碍反渗透过程的有效进行。这是因为,浓差极化会使膜表面溶液渗透压增大,反渗透过程的推动力会降低,导致产水量和脱盐率均降低。浓差极化严重时,某些微溶盐会在膜表面沉淀结垢。为避免浓差极化,有效的方法是使浓水的流动始终保持紊流状态,即通过提高进水流速来提高浓水流速的方法,使膜表面微溶盐的浓度减少到嘴低值;弘峻水处理公司大型反渗透纯水设备包括:保护过滤器、多级高压泵、R。另外在反渗透水处理装置停运后,应及时冲洗置换浓水侧的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