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乐园的景观设计之道
首先景观绿化要人性化。孩子们在游玩嬉戏的同时,是面向自然的,是开放式的,他们在绿地中进行活动、交流和休闲,需要能感受到园林绿化创造出的充满生活气息、贴近自然的优良环境氛围。植物的选择和配植都要适合儿童的尺度和心理。在密林中,创造逼真的森林景观,搭建森林小屋、游憩设施,满足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草地上,少种乔木和灌木,创造一个开敞性***空间。
第二景观绿化应要具备生态效应。可以利用植物材料作为游戏设施、景观小品、铺装、坐凳等的背景,创造立体化绿化景观模式,如游戏场内应布置一定的遮荫区,供夏日活动;利用墙壁、假山等种植攀缘植物,可以弱化建筑形体的生硬线条;利用绿篱分隔空间,可减低噪音等。
第三景观绿化体现出艺术的效果。植物选配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质地和习性等进行构图,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构成一幅幅活的动态画卷。道路两侧设置花带、花坛、花境等装饰性小景,用花草的色彩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生活的热爱。通过各种叶形、叶色、花型、花色、果实、树形丰富孩子们的植物知识,培养他们树立热爱树木,保护树木花草的意识。

关于景观设计的造型研究
造型研究,是景观设计公司在处理设计中硬质结构因素和草坪边缘线的手段。如果设计程序中走到这一步,就要考虑的因素是建筑物与园址四周的视觉关系。通常一个好的设计,其建筑和环境是相互协调的,并出现一种强烈的相同造型主题的感觉。要使园址与逑筑融为一体,在研究设计造型构图时的步,是延伸和强调印象线,有时称“强感线”(Unes of force)。例如,建筑物的墙、门或窗的边缘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这些扩展线是从建筑物与园址间混乱的线条造型中归纳总结出来的。例如,人口处的造型,要处理得与建筑物很协调,则可以将人口的边缘线与建筑墙和门窗的线型相协调。这种概念,必须直接将建筑平面上的线条向外延伸到环境中去,使建筑与环境都共存着统一的线型。当远离建筑时,这种方法的表现显得不太重要了。这种外延仲的印象线,只能启发创作思想,不会限制创造力。
景观方案设计的内容
(1)现状分析图
根据己掌握的全部资料,经分析、整理、归纳后,分成若干空间,对现状作综合评述。可用圆形圈或抽象图形将其概括地表示出来。例如:经过对四周道路的分析,根据主、次城市干道的情况,确定出入口的大体位置和范围。同时,在现状图上,可分析公园设计中有利和不利因素,以便为功能分区提供参考依据。
(2)功能分区图
以总体设计的原则、以现状图分析图为基础,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游人活动的要求及不同兴趣爱好游人的需要,确定不同的分区,划出不同的空间或区域,使不同空间和区域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并使功能与形式尽可能统一。另外,分区图可以反映不同空间、分区之间的关系。该图同样可以用抽象图形或圆圈来表示。
(3)全园竖向规划园
竖向规划即地形规划。地形是全园的骨架,要求能反映出公园的地形结构。以自然山水园而论,要求表达山体、水系的内在有机联系。根据规划设计的原则、分区及造景要求,确定山形、制高点、山峰、山 脉、山脊走向、丘陵起伏、缓坡、微地形以及坞、岗、岫、岘等陆地地形;还要表示出湖、池、潭、港、湾、涧、溪、滩、沟、渚以及堤、岛等水体形状,并要标明湖面的水位、常水位、水位线以及入水口、排水口的位置(总排水方向、水源及雨水聚散地等。要确定主要园林建筑所在地的地面高程,桥面、广场以及道路变坡点高程等。还必须标明公园周围市政设施、马路、人行道以及与公园邻近单位的地坪高程,以便确定公园与四周环境之间的排水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