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水的收集利用主要有哪些?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高度聚集,城市需水量逐年增大,而建成区不透水面积大幅度增加,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径流系数增大,雨洪量增加,加重了城市排水和河道行洪负担,汛期会造成地面积水和局部洪灾,同时也干扰了自然水文循环,减少降雨入渗量,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充,因此城市既要防洪排涝,又得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城市雨水利用能有效的减少城市径流量,延滞汇流时间,减少防洪***和洪灾损失,作为防洪和缓解水资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城市雨水利用便显得日益重要。

如何理解「海绵城市」的概念?
解决城市内涝有一个很直接粗暴的良方——重修排水系统。然而太贵,我国也才刚刚一只脚迈入小康,表示换不起,也不好换。所以也就有了第二个次级语境问题,在不大兴土木重修地下排水管网、尽量减少***的前提下,解决城市内涝。这也才正式轮到LID思想抛头露面。***就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阻滞能力,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单位时间内的压力。到这里,逻辑没任何问题。然而这不意味着就有了宏观、中观、微观的具体方了。

海绵城市建设存的问题
海绵城市实际是个综合性的平台,是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特征,以构建跨尺度水生态基础设施为核心,通过区域性的城市防洪体系的构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栖息地的***、文化遗产的保护、绿色出行网络构建等,终综合解决洪涝、干旱、拥堵等一系列“城市病”。“我们把大江大河全部裹上水泥,用无度的水利工程来试图防范我们的水患。但水患越来越严重,裹住了大自然的那双脚,江河自己不能调节雨涝。许多城市或是靠埋排水管道,或是靠疏通和改造下水道来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结果是治标不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