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式换热器
1、提高换热器传热系数
只有同时提高板片冷热两侧的表面传热系数,减小污垢层热阻,选用热导率高的板片,减小板片的厚度,才能有效提高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1)提高板片的表面传热系数由于板式换热器的波纹能使流体在较小的流速下产生湍流 (雷诺数一 150时 ),因此能获得较高的表面传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与板片波纹的几何结构以及介质的流动状态有关。板片的波形包括人字形、平直形、球形等。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发现,波纹断面形状为三角形 (正弦形表面传热系数很大,压力降较小,受压时应力分布均匀,但加工困难? )的人字形板片具有较高的表面传热系数,且波纹的夹角越大,板间流道内介质流速越高,表面传热系数越大。
(2)选用热导率高的板片板片材质可选择奥氏体不锈钢、钛合金、铜合金等。不锈钢的导热性能好,热导率约 14. 4 W/(m.K) ,强度高,冲压性能好,不易被氧化,价格比钛合金和铜合金低,供热工程中使用很多,但其耐氯离子腐蚀的能力差。
1、压降校核
在板式换热器的设计选型使,一般对压降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应对其进行校核。如果校核压降超过允许压降,需重新进行设计选型计算,直到满足工艺要求为止。
2、流程和流道的选择
流程指板式换热器内一种介质同一liu动方向的一组并联流道,而流道指板式换热器内,相邻两板片组成的介质流动通道。一般情况下,将若干个流道按并联或串联的费那个是连接起来,以形成冷、热介质通道的不同组合。
流程组合形式应根据换热和流体阻力计算,在满足工艺条件要求下确定。尽量使冷、热水流道内的对流换热系数相等或接近,从而得到佳的传热效果。因为在传热表面两侧对流换热系数相等或接近时传热系数获得较大值。虽然板式换热器各板间流速不等,但在换热和流体阻力计算时,仍以平均流速进行计算。由于“U”形单流程的接管都固定在压紧板上,拆装方便。
3、板型选择
板片型式或波纹式应根据换热场合的实际需要而定。对流量大允许压降小的情况,应选用阻力小的板型,反之选用阻力大的板型。根据流体压力和温度的情况,确定选择可拆卸式,还是钎焊式。确定板型时不宜选择单板面积太小的板片,以免板片数量过多,板间流速偏小,传热系数过低,对较大的换热器更应注意这个问题。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换热器。它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传热效率高、操作维修方便等优点。总体上来看,实际应用效果良好,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供热系统大多采用间壁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即属于这种类型。板式换热器运行一段时间后,传热效率会有所下降。
在换热器中,冷、热流体分别在固体壁面的两侧流过,热流体的热量主要以对流方式传给壁面,经过壁面导热再传给冷流体。为了强化传热效果,冷热流体常采用逆流传热方式。换热器通常在稳态下工作,其传热方程见文献[1~3],换热器内冷热流体温度沿程变化见图1。
正常情况下,冷流体出口温度接近或超过热流体出口温度,但在实际运行中,往往由于换热器故障出现冷热流体温度不正常现象。换热器故障主要表现为:情况1,热流体出口温度达到冷流体出口温度的1.1倍以上,不符合逆流传热规律;情况2,冷热流体出口温度接近且均偏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