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子散热条件差,又直接安装在主轴上,设计中应尽量减小电动机径向传热热阻,使转子的发热量尽可能多地通过气隙传到定子和壳体中去,并由冷却液带走。为了提高散热效果,保证电动机的绝缘安全,高速电主轴采用油一水热交换循环冷却系统如图3 所示。系统采用连续、大流量、冷却油对定子进行循环冷却,冷却油从主轴壳体上的入油口输入,通过定子冷却套上的螺旋槽,与电动机定子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将电动机产生的绝大部分热量转移到油中,从壳体的出油口输出,然后流经逆流式冷却交换器,与冷却水进行再一次热交换,将热油温度降到接近室温后,流回油箱,再经过压力泵增压输到入油口,从而实现循环冷却。增重法是近年来为适应高速主轴发展需要而开发出的一种新型平衡方法。根据主轴电动机的要求,冷却油的入口温度T 在10 ~ 40 ℃之间,温升不得超过10 ℃。
10世纪30年代以前,大多数机床的主轴采用单油楔的滑动轴承。随着滚动轴承制造技术的提高,后来出现了多种主轴用的高精度、高刚度滚动轴承。这种轴承供应方便,价格较低,摩擦系数小,润滑方便,并能适应转速和载荷变动幅度较大的工作条件,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滑动轴承具有工作平稳和抗振性好的优点,特别是各种多油楔的动***承,在一些精加工机床如磨床上用得很多。电主轴以其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和更易于实现高速化而成为机床行业的热门。50年代以后出现的液体静***承,精度高,刚度高,摩擦系数小,又有良好的抗振性和平稳性,但需要一套复杂的供油设备,所以只用在高精度机床和重型机床上。气体轴承高速性能好,但由于承载能力小,而且供气设备也复杂,主要用于高速内圆磨床和少数超精密加工机床上。70年代初出现的电磁轴承,兼有高速性能好和承载能力较大的优点,并能在切削过程中通过调整磁场使主轴作微量位移,以提高加工的尺寸精度,但成本较高,可用于超精密加工机床。
轴承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工作过程中,安装轴承的轴颈部位经常容易出现磨损,有哪些方法能有效进行修复呢?下面让新程轴业给您做个介绍。镶套修理将要修理的轴颈部位先在车床上车一刀,其车掉部分不得超过轴径的5%。再车一个套圈,把车好的套圈加热以红装的方法装配到轴颈上。高速刀具的装卡方式:广为熟悉的BT、ISO刀具,已被实践证明不适合于高速加工。然后进行精车,或者在磨床上磨削到符合图纸规定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