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相分离器
UASB内部流场的取决于布水方式、UASB结构以及三相分离器的具体形式,提升中心分离器内的液面高度,可以增大有效反应区域容积,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效果。降低周边分离器内的液面高度,可以在不增大死区容积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气室容积来存储沼气。将三相分离器的结构形式与布水方式合理匹配,可以保证反应区的流态达到比较好的状态。数值模拟可以显现不同时刻内部气体的发展与聚集规律,中心分离器位置的相对降低对UASB中下部气液分离过程影响较大。进入IC厌氧反应器的有机物大部分在下反应室被消化,所产生的沼气被下层集气罩阻隔收集进入提升管,由于提升管内外液体存在密度差,促使发酵液不断被提升至气液分离器,分离沼气后又回流到下反应室,形成了发酵液的连续循环。 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帮助人们充分认识UASB厌氧污泥床内部流场的影响因素、变化规律,为实际工程中的优化设计和***运行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持,也将推动UASB厌氧污泥床设计水平的提高。
厌氧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以厌氧接触池为代表的厌氧反应器,污泥停留时间(SRT)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大体相同,反应器内污泥浓度较低,处理效果差。为了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废水在反应器内通常要停留几天到几十天之久。
②以UASB为代表的第二代厌氧反应器,依靠颗粒污泥的形成和三相分离器的作用,使污泥在反应器内滞留,实现了SRTgt;HRT,从而一定幅度地提高了反应器内污泥浓度,但是反应器的传质过程并不理想。要改善传质效果,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表面水力负荷和表面产气负荷。然而高负荷产生的剧烈搅动又会使反应器内污泥处于完全膨胀状态,污泥过量流失,不得不靠污泥的大量回流来增加生物量,使原本SRTgt;HRT向SRT=HRT方向转变,处理效果变差。由于沉淀区的厌氧污泥及有机物还可以发生一定的生化反应产生少量气体,这对固液分离不利,故设计时应满足以下要求:1、沉淀区水力表面负荷<1。
③作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典型代表,我公司自行研究开发的BIC,在第二代厌氧反应器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吸收其优点,克服其缺点,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厌氧处理反应器。BIC具有***低、占地少、负荷高、耐冲击、运行费用低且运行稳定等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