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板书形成于清嘉庆年间,是在莲花落基础上衍化出来的一个曲种,流行于河北和京津地区。清末民初是竹板书在北京发展的兴盛时期。当时北京出现了许多竹板书艺人,他们在东安市场、天桥等地演出,上座率很高,极受听众喜爱。北京的竹板书又分为“京腔竹板书”代表人物有关顺贵、关顺鹏兄弟;“河北竹板书”,代表人物是宋湘臣。从汉字中竹部文字的情况来分析,也可看出中国竹子利用的古老古人把"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的植物称之为竹。关、宋两派竹板书各具特色,“关派”演唱的特点改河北乡音为京韵京音,同时吸收了大鼓、小曲、戏曲等姊妹艺术的音乐曲调,演唱长篇故事大书,表演稳健、含蓄;“宋派”注意刻画人物形象与情感,活泼大方,在语言音韵上却仍沿旧习,使用河北乡音;宋湘臣表演风格与关顺鹏表演技巧形成鲜明的对比,被公认为天桥演唱竹板书的两大门派。
2006年初在中国文化热浪日渐高涨的情况下,文化的多元化、文化消费形式的求新猎奇,使得众多“纲丝”们不断地追捧新的明星大腕。可是“超女热”刚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再次掀起了新一轮的文化热浪。毛竹的直径为10~15厘米,中空呈管状,内有横膈,壁厚约为直径的1/10。郭德纲作为一名年轻的曲艺演员,在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每场演出中仍然不忘演艺传承传统的民间曲艺“竹板书”,至今他还能完整的演出宋派“竹板书”的代表曲目《耗子告猫》 、 《古城会》 、 《华容道》和“什不闲.莲花落”代表曲目《王二姐思夫》、 《十里亭》、 《丁香割肉》等,使众多“纲丝”们在欣赏相声的同时,更加领略到传统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竹子,又名竹。品种繁多,有箭竹(arrow bamboo)[1] 等。竹子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竹子的利用涉及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竹子用于建筑的历史久远,在远古时代,人类从巢居和穴居向地面房居演进的过程,竹子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茎为木质,是禾本科的一个分支,学名 Bambusoideae(Bambusaceae或Bamboo),在热带、***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集中,种类很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树,生长迅速。
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种子被称为竹米。有些种类的竹笋可以食用。
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国人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