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团膳的发展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其发展的突破口是独资公司、合资公司团膳的示范效应,接着是上市公司、中资公司团体膳食的社会化。1.配送是资源配置的一部分,根据经济学家的理论认识,因而是经济体制的一种形式。 随着企业、事业、团体、高校、中学、小学……团体膳食的“三化”,中国团膳业将迎来的发展时机。2011年3月30日,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中国烹协快餐***委1员会、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广东省食品学会团餐***委1员会共同承办的2011中国团餐大会在广州隆重举办。
在日常运营特性方面:1. “四个有限”。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有限的价格、有限的消费人数;2. 运营模式。既现场制作销售、半配送并在现场生产销售、配送已加工制作好的食品;3. 消费群体。快餐是指由商业企业快速供应、即刻食用、价格合理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大众化餐饮。团体供餐的消费群体相对固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内,一般波动性不大(但在法定节假日放假前后,就餐人数不稳定);4. 供餐模式。一般比较大的团膳需求方有三种餐饮模式,既员工餐、高职餐和商务宴会及会议餐。所以对其服务的企业要求***水平和人员配置较高
水煮食物是中国产生炊肯陶鼎(也有陶釜)之后出现的烹调方法。《周礼·天官·冢宰》规定“烹人”的任务是“掌共鼎、镬,以给水火之齐”。其手段是烹煮,其成品是大羹。②员工须接受卫生培训,保持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洗衣服、勤洗被褥、勤换工作服,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工作风貌。羹是中国烹调的一美味。《淮南子》描述它的烹调是:“水火相憎,镬(鼎)在其间,五味以和。”水与火本来是互不相容的,自鼎、釜发明后,水在上,火在下,水不断吸收火的热能,达到了沸点或一定热度,使鼎、釜中之水保持稳定的吸热状态,加强了水分子的渗透力,将食物煮熟,从而使水与火这两个对立的矛盾得以调和,这就是中国哲学上的“水火相济”。在中国,只有水火相济的烹煮法发明后,古人才认可“火食之道始备”。烤炙尽管出现很早,但中国人并不认为它可以成为“饮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