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咨询一定是“有病了”才能做吗?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而产生心理困扰的正常人群。和谐的家庭环境,夫妻关系永远是家庭关系的位,父母相互尊重,家庭和睦,是孩子安全感、自尊、自信的来源,孩子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学会尊重、爱、包容。心理障碍患者只是咨询的一小部分,发病期的人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心理咨询主要分为两种,健康咨询和发展咨询。健康咨询适用于遇到重大挫折或心理健康遭到***后产生不适情绪,自己难以调适的来访者。发展咨询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寻求更高生活突破点。
你的故事,咨询师在听,但他也是在用眼睛看。发展性原则指的是心理咨询要立足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咨询的目的是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他观察你的表情、情绪、无意识动作,分析你在如何说故事,故事里哪些内容是你的解释,哪些是你的赋义。好的咨询师总是在激发你对自己的反思,使你从你的问题中看到自己。有时候,你受到启发,改变了一个视角,从“我是一个被动的受害人”变成“我是某一个问题的形成者”,很多东西就会变得不同。
这样做是把求询者放在了一个被动的地位,这就剥夺了求询者在人生过程中学习对自己负责,学习做个人抉择的机会,这是不利于求询者成长的,也是与心理咨询目标相违背的。咨询师应该是倾听者,是给你提供意见的人,他们处于一个中立的位置,并不偏袒于任意一方。预防性原则,预防性原则指的是心理咨询的各项措施要走在学生心理问题发生和变化的前面,防止学生心理的发生。开展心理测查,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解,对具有某些心理问题倾向或已经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监控和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