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鹃历史
杜鹃花的记载,***早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书中将“羊踯躅”列为***植物。杜鹃花的栽培历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到唐代,出现了观赏的杜鹃花,此时杜鹃花就已移栽入庭园栽培,唐代诗人白居易(772-846年)对杜鹃花情有独钟,不但写下了许多赞美杜鹃花的诗句,而且还亲自移植栽培,第1次移植未成活,写下了“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浇水时应向叶片喷水,让水沿着枝干下流,慢慢渗入袋中,保持袋内泥土经常湿润,以利枝条上伤口愈合,使之及早萌生新的根须。820年终于移植成活,诗曰:“忠州洲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据记载,唐贞观元年(785年)已有人收集杜鹃品种栽培,***有名的是镇江鹤林寺所栽培的杜鹃花。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2(-5)米;分枝多而纤细,密被亮棕褐色扁平糙伏毛。叶革质,常集生枝端,卵形、椭圆状卵形或倒卵形或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1.5-5厘米,宽0.5-3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微反卷,具细齿,上面深绿色,疏被糙伏毛,下面淡白色,密被褐色糙伏毛,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凸出;①时间,西鹃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毛鹃在6月上、中旬,春鹃、夏鹃在6月中下旬,此时枝条老嫩适中,气候温暖湿润。叶柄长2-6毫米,密被亮棕褐色扁平糙伏毛。
花芽卵球形,鳞片外面中部以上被糙伏毛,边缘具睫毛。花2-3(-6)朵簇生枝顶;花梗长8毫来,密被亮棕褐色糙伏毛;花萼5深裂,裂片三角状长卵形,长5毫米,被糙伏毛,边缘具睫毛;花冠阔漏斗形,玫瑰色、鲜红色或暗红色,长3.5-4厘米,宽1.5-2厘米,裂片5,倒卵形,长2.5-3厘米,上部裂片具深红斑点;雄蕊10,长约与花冠相等,花丝线状,中部以下被微柔毛;在秋季还可增加一些磷、钾肥,可用鱼、鸡的内脏和洗肉水加淘米水和一些果皮沤制而成。子房卵球形,10室,密被亮棕褐色糙伏毛,花柱伸出花冠外,没毛。蒴果卵球形,长达1厘米,密被糙伏毛;花萼宿存。花期4-5月,果期6-8月。
压条
一般采用高技压条。杜鹃压条常在4-5月间进行。具体操作法是:先在盆栽的杜鹃的母株上取2-3年生的健壮枝条,离枝条顶端10-12厘米处用锋利的小刀割开约1厘米宽的一圈环形枝皮,将韧皮部的筛管轻轻剥离干净,切断叶子制造有机物向下输送的渠道,使之聚集,以加速细胞分裂而形成瘤状突起,萌发根芽。然后用一块长方形塑料薄膜松松地包卷两圈,在环形切口下端2-3厘米处用细绳扎紧,留塑料薄膜上端张开成喇叭袋子状,随即将潮湿的泥土和少许苔藓填入,再把袋形的上端口扎紧,将花盆移到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做日常管理。浇水时应向叶片喷水,让水沿着枝干下流,慢慢渗入袋中,保持袋内泥土经常湿润,以利枝条上伤口愈合,使之及早萌生新的根须。大约在3-4个月后根须长至2-3厘米长时,即可切断枝条,使其离开母株,栽入新的盆土中。一般播种时间3-4月份,采用盆播,因为种子小,把盆里外洗干净,放在阳光下晒干,灭菌消毒,土壤也灭菌消毒,装盆±要通透性好的、湿润肥沃含有丰富的有机质的酸性土。